;
帝国的主体结构还在。
\n
但是在这之外,形成了三个独立自主的附庸王国,分别是不列颠王国、法兰西王国和德意志王国。
\n
公元456年6月下旬。
\n
在留下了五个主力军团驻守幼发拉底河边界后,帝国的大军开始集结在西哥特王国的边界。
\n
同年十月份,西哥特王国覆灭,伊比利亚半岛被征服。
\n
公元458年3月。
\n
已经登基数年的邓肯大帝发动了征服大日耳曼尼亚的战争,二十万大军一路推进,一直打到了后世丹麦地区,第二年德意志王国建立。
\n
随后重铸的第二帝国由开疆拓土转化为本土防御,但哪怕是转型后,帝国的边疆地带依旧无法有效管理,高加索和亚美尼亚地区的边境纷争常年不休,萨尔玛提亚和里海地区也必须防备欧亚游牧民的侵扰等,新建立的德意志王国更是直面北欧的威胁,常年受到海盗的侵扰袭击等等。
\n
和平并没有真正到来,但至少欧洲大陆完成了统一,也使得持续数百年的蛮族动乱渐渐平息。
\n
此时,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已经成型。
\n
邓肯大帝在位三十三年,在他的统治下,帝国完成了土地改革、教育改革、司法改革等举措,让原本已经凋敝的欧洲重新繁荣。虽然已经基本停止对外扩张,但是皇帝在位的第十二年,帝国还是在跟萨珊波斯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爆发战争,战争持续了整整三年,皇帝将巴比伦也纳入帝国的疆域。
\n
一年后,沃教的信仰遭到重创,传说在巴比伦的上空有人看到神灵的虚影。
\n
五年后,战败的萨珊帝国元气大伤,被来自东方的游牧民趁虚而入,伊斯兰教逐渐取代沃教成为地方核心信仰。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