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而在画像的正中央,有一尊天人屹立其中。
\n
天人宝相庄严,俊美非常,在画像之中高三尺,身周游琉璃玻璃色,看四周的位置,是位于山中佛室,周围的鸟雀,野兽都是山下的背景,除此之外还有种种诸山、大海、江河、陂泽、泉源、城邑、聚落、树林、众宝,如是一切种种庄严,尽大轮围所有边际,乃至空中微细游尘,莫不皆于梵宫显现,如于明镜见其面像。
\n
天人站立,身上斜挎着琵琶,似乎是正在高歌,牙齿鲜白齐平,分明显现,衣服、珍宝、幢幡、妙盖,诸庄严清净不思议,其身种种宝光,两中指结印,其中神韵盎然,仿佛有诸众生心之所乐而演说法,务穷工思,殊香异音,时有闻听,隐隐谓之梵音。
\n
在这幅画的左上角写着一行字:
\n
“诸光明中出妙音,普遍十方一切国。”
\n
“演说佛子诸功德,能入菩提之妙道。”
\n
“呗有五利益:身不疲极,不忘所忆,心不懈惓,声音不坏,诸天人闻呗声心则欢喜。”
\n
所谓呗,即‘歌’的意思,这里就是在说‘音乐’的力量。
\n
再加上琵琶,以及那些上面所写的字,高见这个通读了玄化通门大道歌之中整个博物志出身的人,几乎瞬间就认出了这幅观想图画的是什么。
\n
他盯着观想图,然后揉了揉自己痛苦的眼睛,说道:“紧那罗相?谁画的?画的这么细致,这玩意儿拿来观想?观想个啥啊观想,难道他不知道观想图应该少其形,多其神,这样才方便吗?”
\n
水苍苍点头,他也一副受不了的样子,显然高见这个问题确实问到点子上了。
\n
想要发挥观想图的作用,那么就得尽可能的少画细节,多展现神韵,这也是丹青大家们重视‘写意’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