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旧党已经发展到了,水火不容,有你没我,几乎不能共存的地步。
\n
赵宋王朝就在新旧两党的拉扯与博弈中,蹒跚前行,其命运也在这无休止的党争漩涡里,逐渐走向未知的方向。
\n
而民间百姓只能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局下艰难求生,他们期盼着朝堂之上能早日寻得一条真正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道路。
\n
在郑显肃看来,新党空有变革之心,但他们却不得其法,而且,王安石搞出来的新法,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可他们却死不回改,就是一味地想要斗倒旧党,强行推动这些存在着严重问题的新法。
\n
而赵俣的《土地改革疏》,则看起来很可行。
\n
关键,赵俣提出,此法需先在京畿地区试验三年,成功了,再推广;不成功的话,就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确定此法确实可行,再推广。
\n
这表明,赵俣既想变革,想让赵宋王朝强大起来,又兼顾了旧党提出来的以温和的改良方式进行改革的理念。
\n
郑显肃不着痕迹地看了赵俣一眼:“既能以新锐的眼光与果敢的气魄进行土地改革,又能以审慎周全的态度先试点再推广,平衡各方利益与理念。若莘王是皇帝,新党与旧党之争或可消除,朝堂上的明争暗斗亦可渐渐消弭,恁地时,大臣或将心力凝聚于如何使我大宋真正昌盛,而非深陷党争的泥沼……”
\n
一个多时辰后,在赵俣和郑显肃的通力合作之下,《土地改革疏》圆满完成。
\n
赵俣不吝夸赞:“押班好文采,佩服。”
\n
郑显肃谦虚道:“大王谬赞,不耽误大王大事,奴婢便心满意足矣。”
\n
赵俣摆摆手:“押班无须过谦,本王只是伤了手腕,并未伤及头脑,岂能看不出押班之才?”
\n
赵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