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
\n
当时有很多茶馆,都有这样的营生。
\n
刘正月道:“当时,商贾地位太低,也缺乏人脉,找不到读书人……就去找茶馆,询问茶馆是否有这样的人脉资源。”
\n
周浩然表示能理解,分析道:“应该是环境导致的,当时的读书人常聚在茶馆里一起喝茶。时间长了,读书人和茶馆这边就熟悉了。茶馆就有了对接读书人和商贾的能力。”
\n
刘正月笑道:“大概就是这样,江南是茶乡,茶馆遍地。最有名的那些茶馆,都有这样的运作。”
\n
周浩然点了点头,“这是多方共赢的好事,茶馆有了声望,文人有了收入,商贾有了帮手。这就是市场机制啊,平台经济的雏形。运作好了,这还真有几分资本主义的萌芽。”
\n
“后来这行当就越来越盛。”
\n
“什么时候改名‘红楼茶馆’的?”
\n
“洋人来了以后。”
\n
“清末?”周浩然跟上了思路,“鸦片战争以后?”
\n
这处红楼茶馆,旁边就是大名鼎鼎的浦江饭店。
\n
浦江饭店,就是一百多年兴建的礼查饭店!
\n
礼查饭店就是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英国人来华建造的。
\n
海港这才开始从一个小县城,逐渐的成为江南的经济中心。大批大批的商贾都跑到了租界经商,进一步的促进了海港的发展。
\n
外国人虽然殖民压迫,但对商贾的剥削远不如清廷那么狠,在身份上也能对商贾比较公平,不再是士农工商里的下等人。
\n
红楼茶馆这才有了南下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