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认为这是公正之举,他们交头接耳,低声讨论着这一决策的影响。
有的大臣则眉头紧锁,担忧此举可能会引起新的政治风波。
在朝堂的一角,一名中年文官目光冷冽,正是太仆王允,他看着董卓等人的表演,心中暗自思忖:“董卓此举,究竟是真心为国,还是另有所图?看来,我必须更加小心应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董卓听后,微微颔首,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
这是李儒给他出的主意,替那些党人平反,可以得到党人们的支持。
他知道,这一决策将会在朝中引起不小的波澜,但他也明白,这是他巩固权力,赢得人心的绝佳机会。
黄琬和杨彪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那些忠良的名声终于得以昭雪。
朝会结束后,董卓、黄琬和杨彪一同步出了朝堂。
殿外,一名星眉剑目的中年男子已在等候,他便是剑术大豪王越。
阳光照耀下,他的身影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气势逼人。
王越恭敬的走到董卓身旁,他的眼神警惕,扫视着四周,确保董卓的安全。
董卓见王越如此尽责,微微颔首,表示赞许:“王越将军,董某的安危就拜托你了。”
王越抱拳行礼,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恭敬:“董太尉,越誓死护卫太尉周全。”
翌日,洛阳城的金銮殿上
在众臣的注视下,董卓朗声上奏道:“陛下,为了大汉的繁荣与稳定,臣建议选拔一批贤能之士,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
他顿了顿,环视四周,继续说道:“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张邈等名士,皆有治国理政之才,臣推荐他们担任各地太守,以安靖地方,乐业百姓。”
他的话语如同一粒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朝堂上的议论声四起,朝臣们的表情各异,有的面露喜色,有的眉头紧锁。
一位中年的朝臣,方正的脸型,一身正气,正是右车骑将军朱?,他点头称赞道。
“董太尉此举,乃是选拔贤能、稳固地方的明智之举。这些名士皆有治国理政之才,定能造福一方百姓。”
一位面容俊朗双眼睿智的朝臣出列,正是典军校尉曹操,他眼中却流露出一丝忧虑:“虽然这些名士有才,但太守一职责任重大,关乎百姓福祉,不知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