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漕船如此运粮应该是给东关预备的。
四人顺着往东去内城看了一下,果真就是清静多了,东北有各个衙署的人进进出出的,内城中菜市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就几个摊子还在卖着一些鸡鸭鱼肉和菜蔬,粮铺倒是都开着,却也是冷清;还有士卒运粮到内城西北角的粮仓,卢林也就远远的看了看,没有近前去,毕竟是粮仓重地,没有表明身份,等闲人是不得靠近的。
内城也就这样了,看了一会,卢林他们四人就出了内城往西去了,这一路过去虽然比不得鳌头矶那边繁华,一样也是人多得很,走了有大半个时辰,卢林也不知道经过多少街巷了,至少是有六七十条了。
其中有一条街巷不宽,约莫一丈左右,长有一里左右。巷中建筑风貌与其他街巷截然不同,店铺大多是门板长、店额高,屋阔脊崇,其门额阁楼颇有江左风格。
虽说临清势扼七大州府之喉,饮食建筑都是南北交融,但是卢林行路听得人说话,更多是北地之人,也进了一些店铺看过,这些店铺老板也是北地商贾居多,除了那江左风格的小巷之外,卢林在几处僻静之处还见到有精巧别致的江左宅院建筑,粉墙黛瓦,门前小桥流水。
再往西去,卢林还见到了织布提供纺线的【线子市】和七八处浆坊,进去略微看了看,那织工似乎有成千上万了,还有不少砖窑,是烧造贡砖等官营之处。
等到了外城西门附近,远远就看见了【临江船厂】了,走进之后却是看见许多作坊胡同箱弄,看见那些挂着的招牌,是一些什么打绳口胡同、钉子街、灰厂街、箍桶巷……再到西门,得知这里还只是几处分厂,总厂还在外城外面南湾子处。
卢林想着既然到了临清船厂,还是亮明了身份,进去坐了坐,喝了会茶,和分厂主事了解了一番,临江船厂有船工近五千人,这和当初胡宗全说的差不多,如今海运开了,临江船厂也是在继续招人了;再说及刚才过来经过那些胡同巷子的情况。
分厂主事说那都是从临清船厂退下来的人办的,临清船厂的船工匠人都是来自九州各地,临清如此繁华,都带着妻儿老小过来了,然后就此留在了临清,都是大木匠、细木匠、船木匠、铁匠、油漆匠、画匠、箬篷匠、橹匠、艌匠、木桶匠……会做活计,于是就形成了船厂附近的这些工匠特色的街巷。
最初这些人是为临清人做活计,后来船厂也是会给他们一些他们熟悉的活计去做,譬如为漕船提供弹绳、棚绳、缆绳、纤绳;为漕船修造提供船钉;为漕船提供油灰、麻灰;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