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近四百里,这一路都有运河,却是北向南顺流,途经梁山水泊附近,从此过去约莫有一百余里,既然来了此处,卢林便想好好看看这水泊梁山,便和姜星冉说夜里到梁山附近歇息。
天黑之前,到得梁山了,只看见一座六十余丈高的孤山,卢林拿着千里镜看了半天,又再三找人询问过了,确定这里就是梁山了,心中讶异,听书的时候不是说是水乡么!?怎么这半天顺着运河过来都没见到什么大水泊了?到处可见的是各种良田,这八百里水泊哪里去了?卢林颇为失望,四人先是去寻了一家客栈投宿。
吃饭的时候,卢林看那掌柜有些年岁了,便问及了这些疑惑,掌柜听得卢林问及这些,说道:“客官,我也不是很清楚这些,乡北面是有大湖,只有三四十里方圆,绝没有八百里这么大,倒是乡里有个老学究知晓得多一些。”
卢林闻言说道:“掌柜的,可否相老先生请过来?”
掌柜说道:“客官,今日已晚,老学究已经歇息了,明日一早可以请来。”
卢林掏出一角碎银子递给掌柜的,说道:“那就烦请掌柜的明日帮我们相请老先生过来如何?”
掌柜收了银子,说道:“客官安歇就是,明日一早就帮你请过来。”
吃过饭之后,卢林他们就去歇息了,梁山离临清还有近三百里,消不得两日可以到得,离冬至还有四天,明日上午先问问那老学究看看,可以有半日时间逗留。
次日一早,卢林还未吃早饭,掌柜的就带着老学究来了,卢林便邀老学究一起吃早饭,吃过之后,卢林请教了老学究之后,才明白了个一个大概,梁山本名良山,因远古之时,附近有良邑而得名,后有梁王狩猎于此山,死后并葬于山北麓,遂易名梁山。
当年梁山水泊水势之盛大,确实当得起八百里水泊之形容,如今大片水泊都已经干涸,那连天芦苇早已荡然无存,化作良田淤肥了,途中卢林所见良田就是以前的水泊干涸泥沙淤积之后形成的;这梁山水泊旧称为大野泽,其广袤更甚于梁山水泊了。
大野泽是上古大泽,记载是:大江以北,中原诸水纵横交织,皆于大野泽相连,其南北长有三百里,东西宽有百余里;梁山水泊也曾是大野泽一部分,大野泽为古济渎所汇,济水中流在此通过;西通雷泽,南通洙、泗,北连清、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后来大野泽向北移,环梁山皆成巨浸,始称梁山泊;再往后因为大河决堤数次,大野泽与梁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