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必须提前搞来一套好刀的原因。
每一枚冬笋尖也就是五公分左右的长度,沈墨拿过一柄小刀飞快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造型,只是简单的几刀下去,虽然还有些抽象,但已经有了几分神韵,已经有观众猜出来这恐怕是在雕刻玉蝉了。
换了一把刻刀,将蝉雕刻出细节,随后换一把平口刀,在蝉背后切出薄薄的蝉翼,再换v口刀,将在这本就薄得近乎透明的蝉翼上刻出了纹路。
看着一旁眼巴巴的摄像师,沈墨笑了笑,把这只蝉放在旁边的大理石台面上,那摄像师十分专业推了个特写,身后原本还展示着驼峰预处理流程的屏幕上,立刻换成了这只玉蝉的特写。
原本洁白的笋尖质地就有些像玉,此时经过细致的雕琢,真的感觉拿根绳子吊起来,就可以以假乱真,当成是真的玉吊坠了。
沈墨也是动作飞快,一共雕了数十只玉蝉,引得现场观众们一片惊呼声,沈墨也是此时才直起了身子,擦了擦额头并不存在的汗水。
这个操作对他来说还是有些勉强的,他并不是十分擅长雕工,普通的雕刻造型是没问题,但是这种极其精致的造型他还是有些紧张的。
好在沈墨现在的刀功好像比之前有所进步了,靠着强大的控刀能力,还是成功将这个造型做了出来。
将火腿切成薄片,在冬瓜盅底部按照驼峰片-火腿-羊肚菌的顺序,层次垒成宝塔状,在宝塔周围依次放几枚玉蝉,顺着塔顶将奶汤进去,盖上冬瓜盅盖,上屉开蒸。
竹笼汽蒸一个半小时,中途严禁揭盖,出笼前五分钟时再开盖撒上枸杞。
就这样,沈墨将做好的蒸驼峰端了出来,一个盘子里放一个冬瓜盅,端到了旁边的用餐区。
这道菜的烹饪流程实际上算不得多么复杂,菜谱源自沈墨读到的《调鼎集·卷四》中记载的蒸驼峰:驼峰切片,入火腿汁、笋片、蘑菇、鸡汤蒸烂,脂如玉雪,味胜八珍。
原文里就这么短短一段文字,沈墨也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这道菜进行了一些改进,其一,用上了冬瓜盅,因为驼峰的油脂含量真的很高,而冬瓜具有很好的油脂吸附性,可以让这道汤的风味大幅度提升。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使用了冬瓜盅,所以沈墨敢于使用风味远比鸡汤更加浓郁醇厚的奶汤,冬瓜的清新风味可以缓解油腻感,反而让驼峰的风味变得更好。
看着坐在餐桌周围,迫不及待准备开吃的众人,沈墨摇了摇头,把脑海中的复盘思路抛了出去,走过去亲自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