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一).
\n
由于在德国的出色表现,秦兴旺回国后,再次获得了晋升,成为了少校。
\n
再上海休整,准备从新编排之际,爸爸妈妈从北平来信,要他常去拜访问候爸爸的老师柳老先生,令人不解的是爸爸在信中含糊地说明,要他和老师的女儿蔓青搞好关系,这是什么意思呢?
\n
说起爸爸和这位柳老师的关系,真不知用什么来形容。
\n
秦家原是富裕人家,在农耕社会的中国,所谓富裕也只不过是家有余粮,有个几进的宅院,略有几亩薄地而已。但到了秦兴旺的祖父这一辈,只有他一个男儿,从小由于患上了“童子咳”,到处寻医访药,光了家里的积蓄,田亩也荒废了。当时妇女们都裹着小脚的,不但走不了远路,更不可能下地干重活。家有万金,不如日进一斗,渐渐家境就贫穷了。大房换成了小房,但秦兴旺的祖父仍没忘了,教教秦兴旺的爸爸识千字文,背背百家姓、三字经什么的。因此,秦兴旺的父亲识的字,比那些上过私塾的孩子也差不了多少。
\n
但到了清末民国初年,新学堂开始在各地建立了,看着家境稍好点的十来岁的孩子,都被这书包走进学校,不仅学习各门功课,还在一起唱歌游戏,做体操,而他自己只能提着一个竹篮和一个木制的扁方盒,在学校门口摆小摊,赚点钱,好贴补家用。
\n
这时秦的祖父病仍未见好,秦父在家又是长子,这么小,如此瘦弱的肩膀就要担起全家的希望。
\n
(二).
\n
柳先生原名柳寄音,出生在清末,祖籍上海浦东高桥,当时属松江县。祖孙三代都是读书人,柳先生本人是清末两江倒数第二科举人。
\n
清末的腐朽昏暗,让稍有点知识的人大概都知道天下要变了。
\n
从小在子乎者也声中长大的柳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