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日本侵略者。”
\n
在后来解密苏联的有关文件中,可以看出斯大林当时的态度,斯大林曾私下与苏联高层领导说:“张学良分量不够,怎能做中国抗日领袖,中国共产党也一时没有领导抗日的能力。蒋介石虽是一个‘可憎的敌人’,但打倒蒋介石对苏联没有好处。”
\n
可以想象如果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一时激动,怂恿张、扬杀了蒋,激起了国内拥有兵权的各地方武装争夺控制权,那对整个中华民族抵抗日本的侵略来说,肯定是个无以复加的灾难!事实也证明,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历史道路是无比正确的!
\n
(二)
\n
西安事变让少帅张学良从此失去了自由,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张少帅以此洗刷了他在东北九一八时,具体实行不抵抗政策所留下的骂名。
\n
如果说九一八当时还存在息事宁人的可能的话,在日本已经占领东北广大地区并向锦州发动进攻时,依然执行消极抵抗政策就更难以自圆其说了。
\n
锦州是中国在东北的最后象征性政权所在地,日本进攻锦州是其囊括东北的最后一战,同时也是张学良表明抵抗态度的最后机会,此时已经根本不存在对日本在东北行动目的的判断问题。但是,面对全国舆论一致的抵抗要求和国民政府的抵抗表态,张学良仍屡屡以饷械为由加以推脱,以致锦州只是作了一点象征性抵抗后即迅告放弃。其实,当时张学良控制的华北地方政权拥有基本独立的财政支配权,在国民政府已经在财政上加以支持的情况下,一味强调缺钱缺枪实在不足以服人。而前文中莫斯科的指责就是指张那次的所为。
\n
(三)
\n
多年后,张学良围绕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这一话题,从国共两党比较的角度谈了许多看法,比许多过来之人谈得要具体、生动、深刻的多得多。
\n
张学良从1925年认识孙中山起,就开始和国民党打交道;张从1934年任鄂豫皖“剿匪”副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