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偷偷到一位和29军关系密切的中国要员家中,转达了日军即将发动攻击的消息。
\n
根据后来香月清司本人的供词,这个夹在日军和29军之间奔走的中间人,就是当时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委员——潘毓桂。
\n
潘毓桂是北平城里赫赫有名的才子,伪满著名电影明星李香兰的义父,像所有中国文人一样,琴棋书画俱佳,当时过着奢华的生活。
\n
而潘的另一个身份是宋哲元的知交至友。宋的父亲原为潘父的幕僚,两家人两代相交,友谊深厚,因此宋对潘信任不渝,视作亲信。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潘毓桂始终可以自由出入29军军部,参与最高级别的会议,接触到最核心的机密。潘同时还收买了宋哲元将军身边的参谋周思静,这样29军对日军来说,还有什么军事秘密可言?
\n
中国的孙子兵法第一句就是:“兵者,诡道也。”这句话怕是中国所有的军事将领都知道的一句话。怎么会在进攻前预先通知敌人呢?这虽然不能说明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是一个日本人自我评论、吹嘘的高明的“中国通”,但能够说明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敌人对了解中国当时各层次的情况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n
(二)
\n
但据记载,潘毓桂在抗战胜利后受审时,却对审判人员发表了一通自己的高见:自称他当时那样做,是为了中日两国的利益,真心为华北谋一出路。当时当时国民党南京政权对华北鞭长莫及,阎锡山封建落后,都不是华北民众可以依靠的。而在他看来,华北当时的唯一出路就是和日军合作。这样不但可免生灵涂炭,而且日本文明开化,华北如果与日本合作,就可以和平发展,甚至变成没有军阀,政治开明的地方,为整个中国的开化建立楷模。
\n
在审讯和狱中潘毓桂一袭长衫,潇洒倜傥,神态自若,毫无愧疚之色。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汉奸”是有立场,有道理的。对29军的所谓“出卖”,就是为了让29军中的反日力量尽快失败,以免“战事蔓延,祸及生民”——所谓卖国,乃为了爱国是也,真是无耻到了极点!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