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因当时的平津地区的“一把手”宋哲元心存与日军和谈的幻想,赵登禹是战前刚到南苑的,此时南苑驻军有第38、第132师各部及特务旅等共4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7000余人。兵力不占优,当赵登禹到达南苑时,所部132师主力尚在涿县,途中,南苑防御部署尚未调整,亦未构筑防御工事,情况十分危急。
\n
在这点兵力中,其中有一团为学生团,所谓学生团就是平津爱国学生和流亡关内的东三省的学生组成的,日军突破的方向就是他们团的防地。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有人通风报信。
\n
战至下午,29军副军长佟麟阁的腿,被敌人的机枪子弹击中负伤。后又遭日军飞机轰炸,头部重伤,为国捐躯。赵登禹只能率领剩余部队撤退。撤退时赵登禹也已经负伤,只得坐在车里。
\n
(四)
\n
几千年来崇尚孔孟之道,把“中庸之道”、“和为贵,忍为高”作为座右铭的中国人,地虽广,人虽多,物和日本比起来也算丰茂,却往往成为一盘散沙,当时无法与小日本抗衡。要战胜这样一群疯狂得如同野兽一般的敌人,中国人单单依仗个人的不怕死还远远不够,必须把所有自己所有的民族精神作为黏合剂,使全体国民真正像钢铁般坚强,并把自己的队伍训练得比野兽之兵更凶狠,这样才能打垮敌人,获取胜利。
\n
而抗战初期作为主力的国军,显然没有达到这一标准。他们长期进行的是新军阀和旧军阀,新军阀和新军阀之间的争斗,他们习惯于打政治仗,擅长搞合纵连横,鲁迅先生有一句诗表现的最为妥帖——“城头变幻大王旗”,对于这一场事关民族存亡的殊死搏斗,明显是准备不足的!
\n
给读者的话:
\n
如今,日本常做挑衅二战后世界格局的事。愤青高喊着要和日本开战。如果哪一天战争真的来临,你准备好了吗?\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