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问题,绝不是以自己的喜好心情为准,而是以利弊为准。
扩建扩产虽然参加合作社的人多了,他的股份就少了,可销量和利润必然增加,他分到的钱只会比原来多。
再来原有的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管理困难,生产率低,大家也累,长期这么搞谁都扛不住。
扩建是趋势,是必然。
当然了,廖泽亮也可以吃独食,自己一个人招工弄。
毕竟他手上有钱,搞起来没有问题。
可目前的社会环境,个体经济还是在种种限制条件下艰难发展,犹如石缝里开花,很难很脆弱。
他必须要有个集合合作社的外壳,才能符合政策,闷声发大财。
“这有啥不愿意的,我很欢迎啊!”
赵支书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
“我就知道你不是小气的人,有思想有觉悟,不会跟他们一般见识的。”
唐明德也乐呵呵地道:“咱们队上有廖泽亮这个领头人,是他们八辈子修来的福分啊!”
廖泽亮笑了笑:“但是,之前你们也看到了,我的经营思路一般人接受不了啊,我怕到时候老是有觉悟低文化低的社员老是干扰我,那我还怎么做事啊?”
村民们可不懂什么股份制,商业理念,契约精神,要是让他们入了股,入了社,到时候主人翁意识拉满,他可就有得烦了。
再有,做生意有亏就有赚,万一有不赚钱就找他麻烦的咋办。
赵支书拧着眉:“你的意思是?”
廖泽亮一脸严肃:“这次合作社扩建,不能谁想入就入,第一,大队干部和第一批合作社社员,优先考虑,第二其他人必须要有文化识大体有格局,就是说他们能提意见,但是我不听的话,不能干扰我们的经营秩序。”
赵支书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要是社员的文化水平太低,到时候尽捣乱,还挣什么钱?那你打算要多少人入社?”
“再要二十六个吧,跟之前的一起凑到五十个。”
“不能再多点了吗?”
昨天可是基本上全村的村民都来了,不说全部入社吧,不现实,至少也得多争取几个名额。
“我知道你们想我带领大家一起发家致富,可心急吃不到热豆腐,一下子入社的人太多不好管理,这次扩建扩产只是第一步,以后大家都有机会。”
“再有我们不是还要盖厂房嘛,村民们都能参与,还能赚点钱。”
赵支书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