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通常冷冻再加热的汤品会失去至少一半风味层次。”
苏宁与艾米丽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
这个问题的答案,正是他们过去三个月没日没夜攻克的难题。
三个月前,颐和餐厅的米其林三星庆功宴结束后。
“预制菜?”艾米丽差点打翻手中的香槟,“你是说像冷冻饺子那样的东西?”
苏宁站在餐厅露台上,洛杉矶的夜风吹乱他的额发。
他手里拿着的不是酒杯,而是一包从便利店买来的中式速食餐。
“看看成分表。”他指着包装上密密麻麻的添加剂,“美国每年消费120亿份预制餐,中餐品类占了27%市场份额,但绝大多数都是这种垃圾。”
艾米丽渐渐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想把颐和轩的菜品……做成高端预制食品?”
“不是所有菜品。”苏宁摇头,“精选十道最适合的药膳,改良配方使之适应工业化生产。”
他的眼睛在夜色中闪闪发亮,“想象一下,一个华尔街银行家深夜加班时,能从冰箱里拿出一份真正健康的‘清心莲子羹’,而不是用味精堆砌的‘左宗棠鸡’。”
艾米丽的大脑已经开始飞速计算:“不需要额外店面,利用现有品牌溢价,边际成本递减……这比开分店聪明多了。”
她突然皱眉,“但米其林三星做冷冻食品?媒体会怎么说?”
“真正的医者不问贫富。”苏宁引用父亲常说的话,“好药应该让更多人吃得起,好菜也是。”
他们当晚就拟定了初步计划,但很快撞上了第一道墙……
工业化生产会彻底破坏药膳的精微平衡。
第一次小试生产线出来的“茯苓山药糕”硬得像砖头,而“百合安神汤”在杀菌过程中变成了褐色糊状物。
“传统方法行不通。”研发实验室里,苏宁盯着第十批失败样品,眼下挂着浓重的黑眼圈。
艾米丽递给他一杯参茶:“也许该请教专业人士?”
这个“专业人士”最后锁定为陈永仁的老相识——林博士,一位专攻食品科学的麻省理工教授,同时也是五福帮的“技术顾问”。
“有趣的项目。”林博士检测了样品后说,“问题出在药材成分的热敏性。常规高温杀菌会破坏活性物质,而低温处理又无法达到保质期要求。”
他提出一个大胆方案:将食材与药效成分分开处理。
“分段萃取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