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就不用受这么多苦了。
有一次,渝州发大水,很多房子都被冲毁了,百姓们流离失所。王叔文看到这个情况,就主动站出来帮助百姓。他组织大家一起抗洪救灾,帮忙修建房屋,分发食物。虽然他现在只是一个被贬的官员,但他的威望还是很高的,百姓们都很信任他。在抗洪的过程中,王叔文累得精疲力尽,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他觉得这是他能为百姓做的一点小事,也是他作为一个官员的责任。
在朝廷里,唐宪宗虽然把王叔文他们打压下去了,可他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宦官的势力并没有因为王叔文的被贬而减弱,反而更加膨胀了。他们觉得自己在 “永贞革新” 中获胜了,就更加肆无忌惮地插手朝廷事务。藩镇那边也不安分,看到朝廷内部混乱,他们又开始蠢蠢欲动,有的藩镇甚至公然违抗朝廷的命令。
唐宪宗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他有时候也会想起王叔文他们的改革计划,觉得也许他们的想法有一些是对的。可是,他又不能承认自己错了,毕竟他是皇帝,要是承认了,那他的面子往哪儿搁呢?而且,朝廷里那些反对王叔文的势力还很强,他们不允许唐宪宗重新启用王叔文的改革方案。
这时候,朝廷里有一些年轻的官员,他们听说了王叔文的事迹,对王叔文很是敬佩。他们觉得王叔文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的改革计划虽然失败了,但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些年轻官员就偷偷地研究王叔文的改革方案,希望能从中找到解决唐朝问题的办法。他们有时候会聚在一起讨论,就像当年王叔文他们一样,对唐朝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边远州郡,柳宗元、刘禹锡这些被贬的官员也没有闲着。他们虽然远离朝廷,但还是通过书信互相联系,交流自己的想法。他们在书信中讨论国家的局势,也分享自己在地方上的所见所闻。他们觉得自己不能因为被贬就放弃,还是要为国家做点什么。
柳宗元在永州除了写文章,还关心当地的教育。他发现当地的百姓很多都不识字,也没有学校。于是,他就自己出钱办了一个学堂,教当地的孩子们读书写字。他用树枝在地上写字,教孩子们背诵古诗。孩子们都很喜欢他,他也从这些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他觉得只要教育好了下一代,唐朝也许还有复兴的机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禹锡在朗州也在努力改变当地的情况。他看到当地的风俗很落后,就想办法改变这些风俗。他组织当地的百姓一起搞一些文化活动,比如诗歌比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