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宗吸引了过去。于是,宪宗派出亲信宦官吐突承璀,统领二十万大军,从元和四年(809年)十月开打,一直打了八个多月也没整利落。
放着满朝文臣武将不用,非要派个没打过仗的阉人出场。历史在评价宪宗时,称他英明果决,但他那种自以为是、自负自大的执拗劲儿,却与其爷爷德宗李适不遑多让。
好在宪宗还不糊涂,在面子与理智的较量中,最终选择了理智。采纳翰林学士白居易提议停战撤军,没让大唐继当年“建中之乱”的后尘。
元和九年(814年)八月,吴少阳病故,其子吴元济擅自接任,秘不发丧。
所谓时过境迁,经过宪宗君臣的数年努力,此时的大唐已远非昨日可比!
元和七年(812年)八月,河朔强藩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病故,宪宗采纳李绛意见采用攻心之计,和平收服继任节度使田弘正,使之成为大唐忠实拥趸。成德、淄青两大刺儿头也老实了许多,加之暂外无强敌入侵,具备了收服淮西的外部条件。
连被朝廷称为“叛贼老巢”的魏博都倒向了朝廷,淮西军虽然强横,但在与朝廷经过多年对峙后,也早不是铁板一块儿。
吴少阳在世时,其幕僚苏兆、杨元卿,以及亲信侯惟清,都曾力劝吴少阳与朝廷和解。吴元济对此很反感,一上任就杀掉了苏兆,收捕了侯惟清。杨元卿因到长安出差得以幸免,但其老婆、孩子也均被吴元济所杀。
在淮西,吴元济可供凭借的将领,主要是同为幽州人的骁将董重质。董重质善于用兵,勇悍有谋,是第三任节度使吴少诚的女婿。
失去家人的杨元卿无路可退,找到宰相李吉甫,把淮西军的兵力虚实一一告之,恳请朝廷出兵攻打。按唐制,作为高级将领的节度使病故,朝廷应辍朝数天以示尊重,并派使者吊唁。但宪宗并未做出任何表示,只是把与淮西邻近的藩镇主帅密集调整了一遍。
比如,将河阳军的防御方向,从河南以北的浚县调整到河南中部的汝州(河南平顶山)。将大将李光颜从洺州(河北邯郸永年)调整到了陈州(河南周口淮阳)任刺史。将令狐通从泗州(安徽宿州)提拔到寿州(山东梁山县)出任防御史。将荆南节度使严绶,调整到与淮西相邻的山南东道,担任节度使。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李光颜,他本名阿跌光颜,出自河曲稽胡阿跌部。哥哥阿跌光进是河东名将,因军功卓着赐姓为李。他自小跟随哥哥投身军旅,身经百战,骁勇异常。
宪宗的用意很明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