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六年(632年)正月,文武百官再次奏请,太宗这次虽予以拒绝,但内心却很向往。在群臣的不断怂恿下,太宗准备批准,魏徵却坚持认为不妥。
太宗有些不高兴的问:“你不愿让朕封禅,是朕的功劳不够高?”
魏徵答:“您功高盖世。”
太宗问:“是朕的德行不够厚?”
魏徵答:“您德行深厚。”
太宗问:“是中国还未安定?”
魏徵答:“已然安定。”
太宗问:“是四夷还没服从?”
魏徵答:“服从了。”
太宗问:“是庄稼没有丰收?”
魏徵答:“丰收了。”
太宗问:“是符瑞还未降临?”
魏徵答“已经降临。”
太宗诧异的问:“那你为什么不同意?”
以太宗的威严,如果换一个人,在这一连串的逼问下恐怕早已吓得说不出话了。
魏徵却从容应答:“陛下虽已满足上述条件,但天下在隋末乱世后人口仍未恢复,仓廪仍不丰盈。您车驾东行,千军万马相随,仅保障这些人的吃穿用度,百姓就难以承受。”
“况且陛下封禅,远方国家君长都要陪同。如今中原腹地受战乱影响,从洛阳至泰山沿途人烟稀少,很多都方草莽丛生一片荒芜,这不是把他们引入纵深窥探我们虚实吗!”
“再说封禅路途遥远,您赏赐再多恐怕也难以做到人人满意,连年免税都未必能弥补百姓劳苦。您崇尚虚名却收获不到半分实利,那为什么一定要去呢!”太宗无言以对。恰好遇到河南、河北数州罹患水灾,封禅随即叫停。
太宗认真思考了魏徵的话,终其一生也没再提过封禅,而是把留名青史的机会,让给了后世子孙唐高宗、唐玄宗。
【02】推行善政良法
贞观二年(628年),交州(今越南境内)都督李寿因贪污被治罪撤职。太宗因瀛州(河北沧州河间)刺史卢祖尚文武兼备且官声较好,将他征召入朝,告诉他说:“交趾这地方地域广大,长期缺乏贤人治理,需要你这样人才前往镇抚。”
卢祖尚一开始很高兴,答应下来。谁知不久就反悔了,推说自己身体不好,不适应那里气候。太宗很不高兴,让杜如晦他谈话,告诫他:“匹夫尚且重视承诺,你怎能答应了朕又要反悔。”卢祖尚也不知抽了哪根筋,就是不同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