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洋都不属于这三种。
“得到什么?我没想过,我的想法很简单,既然阴差阳错扛起了这个责任,那么就承担我的义务,每年投资五个亿,让俱乐部延续曾经的发展,能正常健康的走下去。有人在兢兢业业的发展青少年足球,比如继海等人;也有人在为业余足球在华国大地的展开而努力,比如最近全国都在热烈召开的城市足球省级联赛,也包括像青岛政府几十年如一日的举办他们的市长杯少年足球联赛;也有像鲁能足校,根宝足球基地这样从业余到专业转变的青训基地。”
“我觉得这样很好,华国足球的发展本就需要方方面面,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是个商人,平常没有太多时间参与球队日常的管理与经营,所以以我能力范围之内的投入,由你们这些专业人士来经营管理俱乐部,我觉得这种方式最合适,至于问我能得到什么?我没想过,也不在乎。”
“没想过,也不在乎。”
马总相信这是夏浩洋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想要编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很容易。几乎每一位进入足球圈的投资者都会在记者面前,在自家球迷面前大谈而谈:我的加入是为华国足球发展做贡献,而实际上他们是想利用足球作为名片捞取商业利益或者政治资本。
因为“不在乎”所以两年来夏浩洋从不干涉俱乐部管理层的任何决定;
也因为“不在乎”两年来夏浩洋没有对俱乐部管理层提出过任何竞技上的成绩要求;也不会因为追求竞技上的成绩而改变延续至今的发展步调。
下赛季增加一亿或者一亿五千万的资金用于俱乐部转会并不是夏浩洋自己增大了胃口想要去追求荣誉,反而是因为担心俱乐部上下包括球迷想要追求竞技上的荣誉,从而在经济上做出支持。
所以夏浩洋说他“没想过”,是真的没想过。
这边厢马总在感慨人生,另一边夏浩洋在听取了俱乐部报告之后开车返回巴沟村温暖的家。
在跟公司上下正式谈及邀请朱素雅与全文欣回来一事之前,他觉得应该跟妻子曾静怡再好好商量一下,是不是有必要这样去做。
两人的回归未必会轻易得到大家的同意。
夏浩洋反正没有把握。
“今天这么早就回来了?吃过午饭了么?”曾静怡在客厅听歌织毛衣,见到夏浩洋中午就回家有些意外。
“没呢,家里有什么吃的?”
“我刚刚把昨天的剩饭炒成蛋炒饭吃了,要不我给你煮点面条?”曾静怡放下手上的毛线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