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此等鼠辈肆意妄为!墨染、谢允,朕命你二人彻查此事,无论涉及何人,皆严惩不贷,务必连根拔起,还百姓朗朗乾坤。”墨染与谢允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臣等领命,定不辱使命。”
军事之事,亦为朝堂焦点。
“圣上,新式兵器研发已有进展。”兵器司主事兴奋地禀报,“匠人们日夜赶工,新式弩机射程更远,威力更强;另有铁甲战车,坚固异常,可冲阵破敌。然……”主事话语一转,面露难色,“所需精铁、良木等材料,耗费巨大,且采集不易,致使产量有限。”墨染王爷沉思片刻,朗声道:“可在国内探寻新的矿脉,同时,与盛产良木之邦商议贸易之事,拓宽材料来源。再者,鼓励民间能工巧匠献技,若有奇思妙想,当予重赏,以集众智,解此困局。”圣上点头称许:“就依墨染之言,众卿齐心协力,务使我军装备精良。”
文化教育领域,国子监祭酒再次进言:“圣上,太学经整顿后,学风日盛。然地方学府仍有诸多不足,师资匮乏尤为突出。虽有太学学子前往讲学,终非长久之计。臣建议,在各州府设立师范学堂,专门培养地方师资,且定期考核,优者奖,劣者汰,如此方能保地方教育之昌盛。”圣上目光赞许地看向祭酒:“卿之所思,甚合朕意。墨染、谢允,此事你二人亦需费心,着令有司尽快筹备。”
在这诸多事务的讨论与决策中,墨染与谢允配合默契,犹如两根擎天巨柱,支撑着朝堂的稳定与国家的繁荣。他们的每一言,皆深思熟虑;每一行,皆果断坚毅。
回到王府,墨染与谢允方觉疲惫,但心中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
“王爷,今日朝堂之上,事务繁杂,然陛下信任有加,臣必当倾尽心力,与王爷共扶社稷。”谢允目光诚挚地说道。墨染轻轻握住他的手,笑道:“允儿,有你在旁,本王何惧艰难险阻。只愿这盛世,能如你我所愿,长盛不衰。”
此后,他们依朝堂之议,分头行事。墨染亲率精骑,奔赴北方边境,勘察地形,部署烽火台的建造与骑兵的侦查任务。谢允则在京中,一面与礼部筹备外邦学府之事,一面与工部、户部等商议资源调配与师范学堂的设立。
在北方边境,墨染顶风冒雪,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他亲自绘制烽火台的建造图纸,力求布局合理,预警及时。同时,挑选精锐骑兵,深入草原,探寻游牧部族的踪迹与动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兄弟们,我等肩负着国家的安宁与百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