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现出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或赞忠臣义士之高节,或咏孝子贤孙之纯孝,或颂盛世繁华之盛景,或叹民生安乐之福泽。其文辞优美,意境深远,感人至深,不仅为士大夫阶层所传赏,亦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口耳相诵的经典。绘画艺术亦受此影响,画家们以山水寄情,以人物传神,其笔下之山水,或巍峨壮丽,彰显天地之正气;或清幽秀丽,体现自然之和谐。人物画则多描绘忠孝节义之事迹,形象逼真,神情生动,观者观之,无不心生敬仰,油然而起效仿之意。音乐舞蹈亦融入了礼义道德的元素,雅乐正声,悠扬婉转,其旋律之中,蕴含着君臣父子之礼、家国天下之情。舞蹈则端庄典雅,动作之间,尽显进退周旋之仪、恭敬谦逊之态。
于宗教之域,墨染与谢允秉持包容开明之策,使诸教并行不悖,各安其位,且皆能导民向善,补政教之不足。佛教寺院遍布邦国,高僧大德讲经说法,劝人慈悲为怀、戒恶修善。其梵音呗唱,回荡于山林古刹之间,令闻者心生敬畏,杂念顿消。道教宫观亦香火鼎盛,羽士真人宣道演法,教人清心寡欲、顺应自然。其符箓斋醮,神秘莫测,为信众祈福禳灾,护佑一方平安。儒教虽非宗教,然其尊圣崇礼之思想,深入人心,与佛道二教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国家丰富多元的宗教文化景观。朝廷设“宗教司”,管理宗教事务,规范宗教活动,使宗教不致泛滥成灾,亦不被奸人利用,危害社会。且鼓励宗教界人士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如佛教之施粥济贫、道教之治病救人、儒教之兴学助教等,皆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在外交邦交方面,国家的良好形象与声誉亦因国内道德风化的提升与文化艺术的繁荣而更显光辉。他国使者来朝,见邦国礼仪之邦的风范,民众温良友善的品德,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无不心生倾慕与敬意。邦国与各国的交往,不再仅仅局限于政治军事与贸易往来,更拓展到文化交流、道德互鉴的层面。墨染王爷与谢允选派儒者、高僧、道士、艺术家等组成文化使团,出使各国,传播本国的礼义文化、道德观念、宗教思想与艺术成就。同时,亦欢迎各国的贤达之士前来交流学习,吸收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以丰富本国的文化内涵。于国际纷争之中,邦国常以公理正义为凭,以和平协商为则,居中调解,化解矛盾,赢得了“礼仪之邦”“和平使者”的美誉,国际地位影响力日益提升。
然盛世之中,亦有隐忧。随着商业的繁荣与财富的积累,奢靡之风初现端倪。部分富户商贾,竞相攀比,宅第建筑务求奢华,服饰饮食追求珍奇,婚丧嫁娶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