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多礼,朕正愁着呢……”
王安石在一旁细细听着,时不时说几句,“官家不必忧心,变法之事最重要的便是您了,只要官家内心坚定,心无旁骛,变法成功只是时间问题。至于那场战争,现下时间足够,我们不如把重点放到军事上,先下手为强……”
【赵顼得知后旋即命郭逵等人统兵30万进行反击,并相继收复失地,甚至击毙了越将洪真太子。
1076年,王安石的儿子去世,王安石精神受到极大刺激,已无法集中精力过问政事,赵顼只好让王安石辞去相位,外放担任江宁府知府,但第二年,王安石便辞职而去了,从那以后王安石再也没有回朝。王安石两次罢相,都是赵顼向守旧势力妥协的结果,赵顼的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获得大臣和贵族的支持。】
【但是他希望通过变法富国强兵的政治目标并没有变,他一边安抚守旧派大臣,重新启用曾被罢退和降职的旧派人,一边坚持改革,以平衡新旧两派的势力,1080年,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的第二年,赵顼将年号改为“元丰”,此后赵顼从幕后走到台前,开始亲自主持变法。
他采取强硬手段,严厉惩处反对变法的官员,明确了各职位机构的职责,经过不懈努力,基本建立起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元丰改制”,虽然元丰改制不如王安石变法有名,但是却对中国古代官职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罢相!这不行!赵顼看了一眼王安石,如果妥协不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利益,那他还妥协什么?王安石是站在自己这边最有能力的,他要是罢相自己上哪找这么有才能的人?
妥协来妥协去的,干成什么事了?他才是皇帝!“介甫,你儿子身体如何?今日回去就让陈太医一同去吧。”
【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宋朝末年,1081年,西夏国内发生暴乱,赵顼为雪耻多年积怨,以及废黜每年赐予西夏的巨额财物,乘机发兵五路开始了灭夏战争。起初宋军势如破竹,先后攻取了西夏的米脂寨,银州等地,但很快就因为军粮供应不济无功而返。
1082年,赵顼派徐禧等人再次率军拔下,宋军很快便攻入西夏横山地区,直逼西夏首都兴庆府。为了灭夏,赵旭采纳徐禧之计,在银夏交界处的永乐川,修筑永乐城屯军,以作为进一步攻夏的前沿堡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匡胤忍不住担心,一雪前耻的机会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