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一双酒红色坡跟皮鞋,这是当初还在云阳村的时候,杨守安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一路被带来了上海,平日里根本舍不得穿,就那么安安静静地摆在柜子里,每隔几周拿出来小心擦拭,所以外表才会看着如此整洁如新。
但鞋子这东西始终是个损耗品,又经历了潮湿闷热的夏天,加之杨守安当初从县城买来的也不可能是什么高级货,所以冷不丁地上脚走路,没几下就脱了胶,半截鞋跟在那摇摇欲坠,下一秒可能就要彻底“寿终就寝”。
“阿根,阿娟,叫小囡过来,这鞋子我好修的,老快的,五分钟就给你搞好。”
老皮匠早就把一切尽收眼里,招着手就把周学根他们叫了过去,只见他把黑黢黢的手在看起来更脏的毛巾上擦了擦,便接过了周清茹的皮鞋。
左右略微端详,随后从小木箱里拿出一块自行车的外胎皮,用红笔画上记号,剪出个大概的轮廓,随后整个放到鞋撑上用铁榔头“哐哐”猛敲十几下。
再把已经砸平的车胎皮贴在鞋子的底部,倒扣在鞋撑上,用鞋钉一枚枚沿着胎皮和鞋底的边缘牢牢钉住,四周多余的胎皮用小弯刀仔细修整,最后用胶水附上黑色的橡胶鞋跟,略作打磨,这双皮鞋就算是完成了“重生”。
完事了,老皮匠还有些不放心,讨来另一只皮鞋,用锉刀把酥脆的鞋跟磨掉一部分,贴上车胎皮,再敲上钉子,又补了一圈胶水后,才算结束了这单生意。
前后花费不过几分钟,一共收了三块钱,周清茹把鞋子穿上,往前略走几步,发现连脚底的触感都变得柔软厚重起来,不由赞叹老皮匠的手艺,心想怪不得现在大家都只买新鞋了,这皮匠摊还能在弄堂口屹立不倒。
从扬州路拐到通北路上,沿着大马路一直走,到了吉林路右转,就能看到平凉路街道的办事处。
现在不过上午九点,门口已经密密麻麻地站了一大群人,他们都是街道辖区内的下岗职工,每天都会来这里询问帮扶政策,寻找就业机会。
2002年的时候已经有专门的职业介绍所,但所提供的岗位大多还是集中在保洁、保姆、保安的“三保”行业,如果想要找更好的岗位或者是申请创业补助,还是必须走街道推荐这条路。
今天聚集在此的大部分人都是冲着“4050工程”来的,其中想要竞争创业名额的也不在少数,周学根和朱红娟还碰见好几个原来毛纺织厂的同事,双方仅仅只是简单寒暄后便不再交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