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青壮年上山下乡助力粮食生产。”
随着大领导话音落下,会议现场的领导干部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虽然是有两个议题,但是解决粮食危机是最紧要的,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将来的事情还没来,眼下的燃眉之急需要及时解决,所以大家都在商量这件事情。
张元林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可全场只有他对当前的情况有最为清晰的认知,也明白粮食危机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怎么调度都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因为库存就这么多,家底就这么点儿,反观人口却在不断的增加。
而且这个时候还不能去控制人口,战时的损失不是短短几年十几年就能弥补回来的,这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去调整,因此现在别无选择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升粮食产量!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有办法提升产量早就着手去办,又怎么会等到粮食危机再来开大会讨论?
会议室里,每个人都慷慨激昂,争先恐后的站起身来向所有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希望能够得到众人的支持和赞同,毕竟这场会议结果是会整理好上报给更高层的,如果有谁想出了最优解,就能在一众领导干部当中脱颖而出,荣誉和晋升也会接踵而来。
如何提升粮食产量,这个议题全场没有一个人在讨论,也根本没人往这方面动脑筋,因为一点头绪和思路都没有,想也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多琢磨琢磨怎么尽可能的解决部分地区即将面临的粮食危机。
会议室内吵吵闹闹,但争来争去就那么几个方案,虽然各不相同,但本质上大同小异,都是从粮仓较为富足的地方用火车或者卡车运输,区别就是运多少比较合适。
张元林看似在听这些人讨论,但实际上他的思绪已经飘远,开始琢磨上山下乡的问题了。
有了大苏的前车之鉴,把城里年轻力壮的人发派出去参与农耕肯定是不会错的,在现有的技术下,一亩地的产量就那么多,如果短时间内技术无法突破,那就只能想办法增加田地,用量变引起质变。
张元林是支持上山下乡的,倒不是他想好好表现自己,而是在思考是否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把农耕技术进行更新和提升。
早些时候,张元林和不少进城买菜的农民有过接触,也认识了一些比较淳朴厚道的实在人,之前张元林会时不时的去照顾他们生意,一来二去就更加熟络了。
甚至有时候张元林还会提前预支一部分钱给他们解决燃眉之急,等后面他们有了收成再用菜来还账,如果不是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