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设备厂,每月的分红能够达到两百多万。
其中近一半都要给空军那边,他们王家村只能留下一百多万,有这些资金,至少能维持现在的科研投入。
也是王泽心太大了,基础材料,哪怕王泽自己就知道,也要慢慢引导教授们去研究出来。
这中间浪费的资源就是想要洗白技术的花费。
原本书院房间都用不完,可自从建立了大量项目后,书院的地方一下子就不够用了。
不得已,王泽只能再次将书院扩张。
这次修建的并不是教学区域,而是包含两层地下建筑的三层小楼,总共十栋楼一起开工建设,缺少的人员就直接去城里招,回城的知青规模是越拉越大。
但市里根本提供不了如此多的岗位。
虽然王家村这次招的都是建筑队,可报名的回城知青还是不少。
只可惜这些人在农村下乡太久了,很多人知识量甚至还不如广慧公社的村民呢。
也就能招来做体力活,这些人他也不准备放走,从建筑学院调了个讲师过去,负责将村里工程队带起来。
之前的工程队管理上没那么严格,甚至人员流动都很大,王泽想着想这建筑队的人固定下来。
未来在全国村里肯定都有很多工程要做,给别人还不如给自己人呢。
书院的外围,一个个三层小楼被建设起来。
这小楼长百米,高十二米,内部空间布局很大。
毕竟是用来作为实验室用的,又不是住人,对空间的要求可不低。
78年中,报纸上一则消息让王泽心情激动。
“山海大桥完成建设,世界最先进的跨海大桥顺利通车。”报纸上还放了一张照片。
一条跨越大海的巨桥在这个时代是多么不可思议。
桥梁通车之后,建设的人员被国内组织起来,立刻投入其他桥梁工程。
这年头国内要修桥的地方可不少,这种培养了十年的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就是宝贝。
各个工程局的人都想要竞争,将这批人收入怀中。
最终,第一桥梁工程局大赚,大半人员都被他们拿下,这些人立刻就派去长江地区,他们要修建新的长江大桥。
现在消息可不像是以后,查一下电脑,让ai搜索一下,什么都能知道。
王泽也只能通过报纸知晓大屿山和珠海连成了一体。
上面的车流等情况就没办法知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