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从家里走着去城里。就是现在,小舅因为怕晕车也是走着去城里。(原“解放前前”重复,改为“解放前”)
烧油公交车晕车,电动公交车应该好点了吧?(原“电动汽公交车”多“汽”字,删除)
导航提示目的地就要到了。
终于看到路边竖着的石门村的牌子。公路边有一个岔路口。可以看到山脚下的一排排砖瓦结构的房子。(原“山角”改为“山脚”)
路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公交车停靠点,旁边有个小亭子,里面坐着几个老头老太太。三三两两的人从村子里走出来。两个带红袖章的老头子拦住两个抬着装着兔子的笼子的男人,把挂在胸前的二维码伸出去。一个男人拿出手机在上面扫了一下。
一个老头子走下亭子拦住去路,向远处的停车场指了指。通向停车场的路上有车驶过来,山脚下的停车场,有三十几辆车停在那里。(补充“在”字,使语句更通顺)
从停车场出来的时候碰到抬着兔子的男人。
“兔子买来的?”曾卫军好奇地问。
“山上抓来的。”一个男人回道。
“不要钱?”李萍问。
另外一个男人笑了起来,“抓的时候不要钱。喏,”男人向村口戴红袖章的老头那边努了一下嘴,“出来的时候要付钱。五十块钱一个。”
“挺贵的。十只就要五百。”(原“满贵”为口语化表达,改为更规范的“挺贵”)
“还好啦!是野生的,很难抓的。卤好的要八十块一只呢!”
曾卫军扯了一下李萍的衣服袖子,“走啦!不贵的!网上刚满月的兔崽子也要三十块钱呢。”
一条大河从村子通过。河水冲着石头发出哗哗的响声。
过了河上面的小桥,一幢七间四层楼房顶上立着石门村的三个大字特别醒目。中间的大门口,一边是石门村党支部的牌子。另一边是石门村委会的牌子。旁边还有一个石门村互助合作社的牌子。右手边是三间门店,橱窗搪瓷盘里摆着卤好的兔子肉、兔子头和兔子肉做成的肉松。里面一男两女正在把卤兔子肉包装打包。角落里整排码着包装好的纸箱子。
一个胖胖的六十多岁的女人用指头敲了敲橱窗的玻璃,问:“卤好的兔子多少钱一个?”(补充“的”字,使“橱窗”与“玻璃”搭配更准确)
“八十。”男人停下手里的活走过来。
“能不能便宜一点?”
“没价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