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的时候,一般都是住在医院里,偶尔会回家。
父亲、母亲的老家都在水库里,过了永安镇还有十多里路,里面多是高山峻岭。
曾卫国很早很早以前去过几次,交通十分的不方便,老百姓生活非常贫苦。
父亲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山区山多地少,粮食根本不够吃。
父亲八岁就离开了家,给地主家放牛,吃不饱穿不暖。冬天没有鞋穿,冷的把脚插进刚拉出来的牛屎里取暖。
一九四五年的某一天,一支新四军的队伍从山脚下经过,父亲丢下牛跟着队伍跑了,那年父亲十五岁。
母亲家也好不到哪里去,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有弟、妹,父亲淋雨患肺炎没钱医治早早就死了。哥哥结婚没地方住,母亲早早嫁给了父亲。
现在水库上架起了桥,汽车可以直通永安镇,所有的村庄都通了公路。
可惜父亲没看到没等到。
曾卫国对父亲有点不满意。
父亲是老实人,死都不会求人的那种。在807厂十年,只从卫生所的所长升到副厂长,从来没有烧过火做过饭,下班了看报纸等着吃饭,还抽烟喝酒。
转业到地方,一家人没房子住,租住在老百姓的破房子里,吃饭小便都在一个房间里。
曾卫国在父亲当校长的卫生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农村卫生院工作,对此曾卫国一直耿耿于怀。
刚去卫生院报道的时候,医院刚刚搬入新盖好的七间二层楼房,单位只有六个人:西医,西药房兼注射室,中医兼中药房,妇产科,防疫各一人,新楼没盖之前租住在老百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