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小鼻子、高耸的额头)都可作为一种触发人们的积极情感、进而促进相关行为反应的关键性视觉刺激。很多妈妈都说,每次回家看到宝宝跑过来,就能感到不知从何而来的、莫大的安慰,好像什么烦恼都消失了。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妈妈们的感觉。面对婴儿的脸,成人会产生自发的微笑,主动开始说婴儿语,以及对他们产生强烈的保护意愿等。
当你看到婴儿的脸时,会产生很多种反应。我挑几类有意思的来说:
反应1:快速注意到宝宝。你可以在1秒钟内就区分出婴儿和成人的面孔,同时,婴儿的脸还能快速地捕获你的注意。
反应2:积极评价和积极情绪。越接近娃娃脸特征的面容,越容易让你受到吸引。这也印证了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越小的宝宝越可爱』。与此同时,当你看到宝宝充满笑容的脸时,你也会受到感染,变得高兴起来。
反应3:想去照顾他。宝宝的脸越接近娃娃脸的典型特征,加上你看他的时间越久,你就越觉得他可爱,并且越希望去照顾他。有趣的是,当你看到宝宝可爱的脸时,你的精细化操作的任务也会做得越好——不再笨手笨脚,而是变得(心灵)手巧了!
反应4:变得更善良。当屋子里有泰迪熊(也是典型的娃娃脸)时,被试在金钱游戏中的作弊行为更少了!
根据洛伦兹的说法,这是一种进化策略,可以让我们照顾无法自己做任何事情的婴儿。事实上“婴儿图式”不仅仅适用于婴儿。
小动物:小猫、小狗、考拉或小鸡,米老鼠或星球大战中的BB-8等虚构人物都属于这个可爱范围。
这种可爱,全靠进化。2009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将洛伦兹的『娃娃脸效应』进行了实验测试。他们让122名本科生对婴儿的可爱程度进行评分。研究人员发现,参与实验的本科生对婴儿的评价越可爱,他们就越想照顾婴儿。洛伦兹的进化论解释适用于此。这些可爱的特点,让大人小孩都想呵护宝宝。这不仅是一种情感上的“aw”,而且是一种保护和养育的身体冲动。我们的身体似乎天生就会对可爱做出亲切的反应。
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没有成人看护,婴儿就无法长大成人。与许多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婴儿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因为他们需要更长的照顾时间。人类婴儿在一岁左右时学会走路,而许多其他动物,如马驹,在出生后仅几个小时就能站起来。人类婴儿在生命的头两年需要母乳,而小猫至少需要一个月由母亲断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