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地球就出现了,这时的地球到处充满了炽热的岩浆。原始地球通过引力继续吸收其他陨石和气体体积不断增大,最终在距今约40亿年的时候只有内核温度保持较高,外壳则逐渐冷却形成陆地沉降下来,内部出现了磁场、地球引力大小适中。大量水蒸气也冷却下来形成了原始海洋,原始海洋中的无机盐和大气中的氮气共同为蓝藻出现奠定了基础,距今约30亿年前最原始的单细胞生命蓝藻就此出现。蓝藻出现后又通过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大气压也由此逐渐稳定了下来。单细胞植物出现又推动了单细胞动物的进化,植物和动物的原始体都具备后又经过30亿年生物演变最终出现了人类。在此过程中由于天体引力、内部能量消耗等原因地球自转时间也由6小时增加到了12小时,后来又增加到了24小时。
纵观整个太阳系,地球能够出现生命本身就是个巧合,生命体能够演化成高等生物的概率更是无限接近于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上面提到的任何一个条件如果发生了轻微变动地球就根本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首先地球到太阳距离恰巧约为1.5亿公里,太阳也正好处在稳定发光发热的中年阶段,跟太阳的距离适中让地球表面不至于太热或太冷。比如金星距离太阳约1.08亿公里,内部火山运动频繁,导致其表面温度长期维持在470℃左右,这样的温度是无法存住液态水的,既然没有液态水那么生命就不可能被孕育出来。再比如火星距离太阳约2.06亿~2.5亿公里,内部地质活动则几乎停滞,表面温度低至-55℃,由于缺少磁场加上引力过小使得火星表面大气层非常稀薄,稀薄的大气层和弱小的磁场根本无法阻挡太阳强烈辐射以及水分的流失。没有液态水、太阳辐射又非常强烈,想孕育出生命同样是不可能。
可接着新的问题又来了,即便是地球跟太阳的距离非常合适,又能够靠自身引力留住大气层,并通过磁场保护生物不会受到过多的太阳辐射,地球降温之后水汽也逐渐液化形成原始海洋,那么地球就一定会有生命出现并演化出高等生物了吗?还是不一定。因为生命演化同样需要时间,在生命演化过程中地球需要保持近乎不变的环境,同时要避免受到其他天体的撞击。这就需要地球与其他天体如木星、月球的距离适中,这样一来地球内部环境稳定下来生命才有了演变的稳定环境,而木星引力大大强于地球也可以将原本冲向地球的陨石、小行星等吸引过去充当地球的“保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