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妇人果然便是新婚回门时顺路带进京的刘姥姥, 赶上前来请安, 道:“请奶奶安。”
刘姥姥顺着她的手势起来,脸上笑得如菊花初绽, 带着庄稼人天生的质朴和感激,道:“上回得了奶奶援手, 上门也没受刁难, 我们一家老小感激非常,原想来谢谢奶奶,谁承想, 打听过来, 奶奶又上山了,好容易才遇到奶奶, 该给奶奶磕个头才是。”
后来周瑞家的送她出来时,更知道琳琅在王夫人跟前, 王夫人打发人给了银子。
琳琅笑道:“姥姥这样,没的折了我的福。家里可好?板儿可好?”
琳琅极欣赏刘姥姥的本事,行事有章法,为人又厚道,最难得的是凤姐不过偶然济了她一回,怕是自己都没放在心上,偏偏刘姥姥却记了一辈子,在贾府凋零,世态炎凉的时候,这样一个老寡妇,不但倾家荡产赎了巧姐出来,而且并不嫌弃巧姐出身,愿意让板儿娶她,便是许多富贵尊荣中的人家都不及她这份仗义。
刘姥姥念了一声佛,问道:“太太奶奶家出了位娘娘?”
刘姥姥听了不觉喜动颜色,道:“阿弥陀佛,这就是善有善报了,大姑娘做了娘娘,还能家来看看,二太太不知道得有多欢喜呢!”
一时众人都听住了,老刘家的上前笑道:“海哥儿媳妇什么时候认得了刘姥姥?”
老刘家的不禁笑了,道:“刘姥姥也是咱们村子里的,我们老刘家的本家,膝下没有儿女,靠着两亩薄田过活,后来被她女婿狗儿接了去,如今便在女婿家忙活。”
琳琅看了一眼,道:“真真是巧,只是没听说过,大哥也没认出来,倒是我们的不是了。”
说罢请他们坐下吃茶,又有人问道:“海哥儿媳妇说什么娘娘回家省亲,谁家的娘娘?”
这些庄稼人常年不出村,要用什么,自家拿东西彼此换过来便成了,泰半没进过城,哪里听过荣国府,只知道是富贵人家出了位皇妃娘娘,羡慕了几声,感叹了几句,也就罢了。
这在乡下也是极丰厚的了。
琳琅笑了笑,没说话。
送嫁大头的是红袖的长兄杨洪,老刘家忙设宴款待,又见了杨海,笑道:“有劳,有劳。”
因是庄稼人,况今日也不是正日子,略吃了一顿饭,大家便散了。
琳琅笑道:“刘姥姥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倒可结交一番。”
琳琅抿嘴一笑,道:“辛苦奶奶这许多年了。”
杨海不觉红了眼眶。
杨奶奶感叹了一阵,便收住话,忽道:“我听说,那安家的丫头挤兑你了?”
琳琅含笑道:“不过一个没见识的小丫头,谁还和她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