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两人把竹子捆成捆,抬了下去。
直到天色完全暗了下去才总算是把今天砍的竹子弄回了家。
看着灰暗的天色赵振国也不留狗剩,给他割了一小块腊肉让他带回家吃。
狗剩也不跟赵振国客气,拎着东西走了。
晚饭是宋婉清做的,怎么说呢,不难吃,但是也不太好吃,主要是宋婉清穷惯了,做饭舍不得放油放盐,赵振国吃起来觉得不够重口。
第二天一大早赵振国起床把弄回去的竹子划开,劈成竹条。竹子的韧性很好,在这个时代用来编制东西无疑是最好的。
宋婉清并不知道赵振国这是在忙活什么,她问了,但赵振国卖了个关子,说到时候就知道了。
至于到时候是什么时候,那就是到时候...
正劈竹条的时候,赵大哥给赵振国送来了一车麦秸秆。
1958年我国已能自行生产农用聚乙烯薄膜,七十年代已经在推广大棚。但赵振国从镇上跑到县里,都买不到塑料大棚膜。
没办法,他只能交代赵大哥,帮他找点麦秸秆,用这个当薄膜的低配版。
赵振国把麦秸秆变成麻花辫,然后再编织成草墙,宋婉清看他笨手笨脚的样子,扑哧一下笑了,说她来。
果然,宋婉清编得比他好多了。
更让他意外的是,来帮忙的狗剩也比他自己编得好。
没一个小时,一块一人多高的草墙就编好了。
麦秸秆墙是在五天之后大致完工的,接下去的事情就比较麻烦了。
赵振国需要去山上去砍些可以做木桩的树,用来定桩。不然就算是有草墙也不会稳定,说不定风一吹雨一淋就垮了。
砍树可就和竹子不同了,树是实心的,而且还要比竹子重很多,要砍一棵树花的时间远远比砍竹子花得多。虽然狗剩偶尔有帮忙,但是作用不大。
依旧是牛车,赵振国速度缓慢地把砍好的树运到了后院那块洼地。
刨坑,埋桩,然后再填土,一下午的时间赵振国也只埋好了一两根桩。这样一来一回竟然花了赵振国将近半个多月的时间才弄好这些零零碎碎的杂事!
半月之后,看着面前的粗糙的茅草温室,赵振国总算是松了口气。
这段时间赵振国的举动整个村子的人都看在眼里,虽然有几个好事的来询问了几次,但赵振国只是含含糊糊的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