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在阐述九边重镇的构想,更是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提出在大乾的北方设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九镇。
夏言道:“陛下,依微臣之见,若九边方略得以实施,我大乾北方可保数十年无忧矣”。
至正皇帝点了点头,对夏言的话表示赞同,他对这种集中优势兵力布防的策略极为满意。
“阁老说的都是??老臣谋国之言,朕以为九边之方很适合北方,只是,如果要建设九座边境要塞,国库如今......实在是缺银子呀”。
夏言捏着胡须道:“陛下不必担忧,臣认为可先从宣府和大同开始建设,这两处直面北方草原,最是紧要”。
“然后再建设其余各镇,如此循序渐进,朝廷的负担还可以接受。此外,将九镇城市化,不仅用来驻军,还可以与外族展开贸易,收取关税,也可充盈国库”。
至正皇帝闻言,精神大振,这样不花钱还能赚钱的事,一直都是他喜欢干的。
便说道:“阁老所言甚善。此事就交由阁老全权负责,务必确保九边重镇方略的顺利实施。若有困难,随时向朕禀报。”
又对身边的太监道:“即刻拟旨,夏言即日入阁,授兵部尚书衔”。
随着至正皇帝重新启用夏言,标志着这套九边方略成为了大乾朝的一项国策,当然这一切与贾环没啥关系,他正在为接下来的院试做准备。
“谢陛下,臣定当不辱使命!”夏言叩头谢恩。
时隔五年,他夏言又回来了。
离开皇宫后,夏言表情凝重,他深知此次推行九边方略责任重大,如若成功,能以此再进一步,当上首辅也不一定。
但是,一旦失败,他的政治生涯也就结束了。
第二日,至正皇帝的旨意就下来了,这就像是一场地震,震撼着大乾的朝堂,无数人因为夏言的起复而弹冠相庆,也有很多人,因为夏言重新入阁,而面色铁青。
贾政今日照例在工部堂中坐衙,工部侍郎夏元吉来到贾政跟前,贾政见夏元吉来找自己,心下吃了一惊,以为最近公务上有什么疏忽,正踌躇间,夏元吉道:“存周兄大好消息”。
贾政本来有些紧张,听闻夏元吉说有大好消息,心里想,贾环的院试还没开始,能有什么好消息?
只听夏元吉说道:“令郎的师尊夏大人,昨天宫中,陛下钦点夏大人入阁,又加封兵部尚书衔,今日任命的文书已经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