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方法。
但她对于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却不太了解。
dpd使用的是粗粒化粒子,代表一组分子而非单个原子或分子,这大大简化了系统描述,减少了计算复杂度,适合于介观尺度的研究。
然而,如果多体指的是进一步扩大研究尺度,那么就可能违背了dpd减少复杂性的初衷。
带着疑问,祝教授决定向面前这位来自182厂、专注于运8飞机除冰装置改进的年轻工程师请教。
“你能解释一下,你所说的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与我所知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有什么不同吗?”
此时,许宁刚刚整理完关于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mdpd)的知识,他意识到这种新方法对状态方程进行了革新,从而导出了不同的控制方程。
在dpd中,保守力是纯排斥性的,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使得粒子最终均匀分布。
为了更清晰地表达这一点,许宁拿起纸笔写下了dpd的状态方程:p= kt+ a^2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帮助林教授和祝教授理解,也加深了自己的认识,并记录下了mdpd的核心原理。
在这个方程中,流体密度的最大指数是二次,但要准确描述液体内部的压力,我们需要一个包含密度三次项的方程。
因此,用这种形式的方程来模拟有自由液气界面的系统,在本质上是有局限性的。
听到这里,祝意的眼神突然焕发了光彩。
尽管许宁还没有开始讲解新的知识,但他已经能够清晰地解释这个前沿领域的理论框架——动态粒子动力学(DPD),并且直接指出了它最大的限制。
这表明他确实深入研究过这个问题,而不是那种只懂皮毛就想挑战复杂问题的业余爱好者,或是仅凭空想就要快速实现创新的新手工程师。
之前,她和丈夫或许还带着一丝轻视的态度,想要看看这位年轻的工程师能说出多少有价值的内容。
但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将许宁视为一个值得平等交流的同行。
林哲彬也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那么你刚刚提到的新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注重应用研究的林哲彬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现有的DPD模拟过于理想化,几乎只能用于气体系统或流体完全填充封闭空间的情况。
然而,现实世界中的大多数研究对象都位于开放环境中,并伴有自由液气界面。
“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