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浩是没法儿拿这种事作文章的。体制内通行的规则,是不能用这种事情作为攻击手段的。他的目标,都放在了那些看似投资成功,实则只能勉强维持不赔本的所谓优质项目上。这都是那些人在国内大肆夸耀的政绩,“为国家解决原料供应的安全保障提升了多少个百分点”之类。
\n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市场的消费疲软,出口急剧下降,原材料的供应大于需求,于是市场价应声而落。国内钢铁行业哀鸿遍野,石油价格跟抽风似的不断下跌。导致上游供应商盈利不足,负载累累。难以支撑。
\n
在此大环境下,大量矿产投资项目原形毕露,迅速贬值,却根本找不到接盘的下家。
\n
杨浩在这时候悍然出手,以海外基金围堵打压,将其价格逼迫到最低程度,然后整个儿吞掉。这些矿产资源暂时看起来是赔本的,但别忘了他有另外一块光靠的市场。乙位面的中国正在大力投资建设,有再多的原材料都能够容纳过去,顺带着还可以减轻对本国资源开发的损害,全方位的打压乙位面的英美等原料输出国。
\n
这是一举数得的好事,却是外人所难以明了的。
\n
2014年元旦之后,报复行动告一段落。初步的结果,凡是参与到陷害杨家吞噬炎黄集团资产的人,只要是把家人财产转移到海外的,没有一个不被定点照顾的。总之是让这些人连安生过年的机会都没有,内外交困之下,一个个灰头土脸,痛不欲生。
\n
有时候,杀人并不是最好的手段,让人生不如死才是最残酷的。
\n
可以想象,那些人官位在内斗中不保,预备下的后路被杨浩给断了,一家人拿着绿卡也难以生存下去,等待他们的将是何等的煎熬。
\n
这么搞,自然会引起一些人的看法。他们虽然没有参与到与杨家的争斗,但毕竟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光是美国那二百多万的人是多么大的一个群体,对付杨家的才占了多大点儿比例?
\n
所谓众怒难犯。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