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去。
\n
不同的是,朱元璋没有吸收两宋灭亡的教训,又小家子泛滥,老想着以一国养他一家千秋万世,制定的经济制度一塌糊涂。又过度抬高文人的地位,导致两宋那种严厉压制武人的风气变本加厉,最终导致整个国家被一群完全不通实务。只会指手画脚的迂腐文人给掌握主导权。
\n
杨浩却能凭着两个时空的便利条件,在奠定个人威权的基础上。遥控两党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制定“以人为本”的政绩考核制度。在政府职能领域全面推行专业化,最大限度的保证不会出现千年以来那种,领导干部全都是玩人文的高手,争权夺利都是高手,具体事务一窍不通,偏偏还喜欢比手画脚瞎指挥。---这种情况,不能出现。
\n
在国民教育方面下大力气全面扫盲,最大限度削弱旧文人儒生的话语权影响力。在各年龄段学校推行文武并重的教育制度,把学生视为国家宝贵财富,严格把控其个人基本素质,保证尚武之风贯彻始终。
\n
十年二十年后,整整一代文武双全的青年成为骨干力量,经过基层实务磨练积累经验,逐次选拔进入领导管理岗位,杜绝只会寻章摘句吟诗作赋写文章的酸丁爬上高层。
\n
放开学术钳制,打破宋儒理学一统天下的格局,真正从百家圣贤思想中汲取优秀智慧结晶,倡导知行合一的全民修养素质。
\n
一张白纸好作画,清朝败亡,新朝更替,一切制度都可以推倒重来,阻力却又是最小的。有了前期五年按部就班的推进,尤其是整个工人阶级基本从一片空白建立起来,一切以杨浩推行的政策制度为圭臬奉行。由此而培育出的一代工人群众,都将成为衷心拥护其思想理念的坚定力量。以庞大的工人阶级为先锋为核心,保障群众基础的稳固壮大,从政策上杜绝投机分子窃据高位。
\n
以三十岁左右“华兴会”会员为核心,外在支撑起两大党派的顶层政府机构,坚定不移的奉行杨浩为领袖,便不致出现大权旁落、群体架空、阳奉阴违、政令不出中枢的问题。
\n
在乙位面的广大国人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