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问:“水袋准备了没有?”“带了几天吃的面包?”“打补丁用的布头和麻线呢?针那里是有借的。”“绑腿打了没有?”
\n
看到那些人都如他的吩咐,准备了足够的行李和手杖,他才满意地点点头。
\n
有几个忘记带上水袋或布头的,他就叫人立即回去拿或者跟近邻借,好在没有出村子,补救起来也方便。
\n
这些,都是他在图尔内斯特教区“做圣事”的时候,看来的经验。
\n
一切都清点妥当以后,他又委派了人专门看守后队,防止有人掉队,然后便举起一支小旗子领队出发,旗子是他专门在图尔内斯特请人画的,上面是一具无头尸体,象征他们是去朝拜圣奥布里的。
\n
虽然他们其实并不是去朝拜圣奥布里的。
\n
他们是去图尔内斯特挖沟修路的。
\n
不过,和后世那些到了耶路撒冷就顾着到处敲石头片好带回去做纪念品的“朝圣众”比,谁也不能说他们不够虔诚——他们都是真心实意地崇拜圣奥布里的,因为他家教堂发的圣餐分量就是足!
\n
跟别家教区念半天经才得到一小片饼干不同,在图尔内斯特教区,根本无需念什么经,只要铁楸抡得足够好,就能得到大块面包、奶酪,以及闪亮的小银币。
\n
歇工的时候,还有比赛和神迹剧可看。
\n
苏根尼教区的主教和教士们,相比之下,都是魔鬼派来的,除了要钱,就不会别的,既不会招工,也不会演戏!
\n
谁也不能小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n
民国时期,苏区搞废除封建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结婚,这“自由”两字,本来是从西方翻译来的,但是农民立马就用上了,把苏区的这种新办法叫做“由”老婆,以示与过去的“娶”老婆分别开来。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