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族人入朝为官。
顶多就是不如过去那般显赫。
依着陈家的情况,给陈砚找个靠谱的书院,绝对没有问题。
可陈砚还是坚定的选择了东山书院,不远千里的跑来求学,他所看重的,不只是东山书院一个小小书院,更多的是在赌楼彧的前程。
那个时候的楼彧,确实还只是个半大少年。
可他有开国郡公的亲爹,有齐王世子的主公,他的前程定然一路坦途。
在楼彧创办的书院读书,即便不是正式拜师,也能有半个弟子的香火情。
不要小瞧了这点情谊,到了某些时候,是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陈砚与郑十六的联姻。
郑十六自身的家族早已没落,她本人更是有着胡人血统的庶女。
可她跟了个好主子啊,她是公主伴读,还跟少年得志的齐国公有些亲戚关系。
郑十六的亲姐姐,已经高嫁入了王府。
郑十六及笄后,想要求娶她的人家,不在少数。
其中不乏权贵、世家,甚至还有皇室、宗亲。
在一众求娶者中,寒门出身的陈砚,真的算不上出挑。
可他有着东山书院、骊山书院双重弟子的身份,这就让他有了极大的优势,最终得以成就良缘。
“陈砚如今是正八品的监察御史,品级不高,却胜在是京官。”
按照官场的规矩,京官下放到地方,正常情况都是要提高品阶。
楼彧手指捻动,“南州下辖六个县,有一个上县,三个中县,两个下县。”
下县县令的品级是从七品。
楼彧完全可以给陈砚安排一个下县县令。
“就是不知道,陈砚愿不愿意去南州!”
南州偏远啊,是妥妥的流放之地。
不说县令了,就是刺史,也会被人挑拣。
有些士子被吏部任命去南州,甚至不惜绝了仕途,也不愿意前往。
楼彧知道陈砚够聪明、够果决,但,岭南的威名,还是足以让许多人闻之色变、望而却步。
“我可以先告诉十六娘,让她去问问陈砚。”
王姮缓缓说道。
这件事,也算是他们夫妻给陈砚的一次考验。
若是连远赴南州的魄力都没有,这样的人,不值得他们重点关注。
当然,不是说王姮会放弃陈砚,他娶了十六娘,已经算是自己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