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阿棉。
但,楼彧的话,又非常有道理。
在大虞,身份、门第真的是无法跨越的横沟。
其实这些年还好些,换做一两百年前,氏族鼎盛的时代,慢说阿棉这样的平民了,就是寒门出身的皇室,氏族子弟都瞧不上。
不通婚,不同席,勉强凑到一起,也是各种嫌弃、鄙夷。
如今,氏族式微,但似沈度这般出身南境世家的名士,依然不会“自甘下贱”的收一个农家女做弟子。
即便这个农家女对自己有用,甚至是有“救命”的恩情。
救命之恩?
呵呵,在习惯了高高在上的贵人眼中,被低贱之人救了,那就不是恩情,而是“荣幸”!
贵人顶多施舍般的让她当个奴婢,已经算是仁慈、宽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毕竟,在大虞,不是什么人都能成为世家贵仆的!
这种思想,不只是贵人惯有的,就是世人,也会觉得——
若王棉救了沈度,沈度收她做个粗使丫头,已是足够大度、宽容,而王棉则是走了大运的幸运儿!
王姮必须庆幸,今时不同往日,沈度又饱受病痛折磨,这才能够有“通融”的机会。
否则,就是她王姮,都未必能够入得了沈先生的眼。
王姮可没忘了,在沈先生看来,只有南境的琅琊王氏才是正统。
而他们沂州王氏,只是冒名顶替、欺世盗名的山寨货!
“既然时代不同了,天下大势也在变化,很多事就应该变一变了!”
“救命之恩若是还不够,再加上‘才华’呢?”
“阿棉在格物学上,还是颇有天分的。”
王姮细细想着,她要为小伙伴好好筹谋。
王姮想到了沈度考校楼彧的时候,提到了周髀算经。
给自己留的考题,则是雉兔同笼。
“先生于术学一道,还是颇有研究的!”
王姮眼睛亮了,对着王棉说到:“阿棉,三日后,你来庄子,带上你的小玩意儿!”
“哈?”
王棉愣了一下,旋即,小闺蜜间的默契,让她明白了王姮的意思。
她赶忙点头,“好!我知道了!”
……
马车熟门熟路的来到了王家庙村,王棉下了马车,目送马车离开。
王姮则坐着马车,回到了王家庄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