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上一档,这些星体就会产生一次指数级的能量、质量、规模增幅。
\n
其中,中子星弱黑洞半档,主要区别是超新星爆炸后的不同演化方向。
\n
前者是物质压缩的极限,密度极高,1立方米就能有10亿吨的质量,范围只有10到20公里上下,看似规模远远不如恒星,实际一个碰撞就能轻易撞碎恒星。
\n
后者是引力坍缩形成的时空奇点,已经半只脚踏入了高维界限,是宇宙内天然和高维宇宙连接的借口,只不过由于黑洞只进不出,所以并不会给宇宙带来任何本源能量,反而会持续吞噬宇宙自身。
\n
之所以没能持续吸完宇宙,主要还是因为宇宙本身也在吸收高维宇宙的能量,借助宇宙内智慧生物对法则的完善而持续扩张。
\n
这一点和李易的小宇宙也是一样的。
\n
区别只在于,主宇宙内的寄生虫更多,而李易的小宇宙内目前还算清朗,早有准备,提前规划,目前内部循环效率更高,扩张比例更高更快。
\n
有了小宇宙本源能量的支撑,李易的突破也变得轻松起来。
\n
没有这海量的本源能量,他区区不足两米的个体,即便肉身再强,再有不灭特性维持,也不可能短短时间蜕变为恒星级身躯。
\n
“我躯体差不多要达到恒星化的极限了,接下来,要么是一鼓作气继续蜕变生命本质,从恒星躯体,演化为中子星,或者黑洞。”
\n
“白矮星和红巨星,只是恒星演化中后期的寿衰表现,不值得演化。”
\n
“只有中子星化和黑洞化两种选择。”
\n
“黑洞化的身躯,内部代表造化法则的物理规则会完全失效,我恐怕蜕变了也不容易掌握。”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