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电吉他,都叫吉他,内里却天差地别。
不同产地、不同材质的吉他,音色也不一样。
类似的乐器,同样一种吉他,不同的产地,人耳可能听不出区别,但录音就不一样了。
设备是客观的。
一点狭小的区别都能被放大。
所以。
那些歌手、音乐人买一大堆吉他,不全是装杯,很多都是有明确的作用。
同理。
不同的电吉他产商生产的东西,也不一样。
音乐形式的进步,说白了是‘音色’的进步,摇滚乐当初大行其道,靠的就是‘音色’的进步。
搭配不同的效果器、音箱,能产生有别于古典乐器的音色。
未来电子乐大行其道,也是如此。
电子音乐的音色,远比摇滚乐更多,不同的合成组合,能够产出无数种特别的音色。
……
一周后。
李杰来到公司,他准备跟张裴仁商量一下下张专辑的方向。
然而,看到他列出的那一大堆单子,张裴仁只觉得头大。
电子音乐是个无底洞啊!
那一大串合成器,单个价值不高,但全部买下来,贵啊。
除了合成器,还有一大堆其他乐器。
张裴仁估摸了一下,如果全部买齐,可能要花个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纯器乐啊。”
张裴仁揉了揉眉心。
“这种风格的受众更少,卡子,我不怀疑你的功底,但魔岩唱片归根到底还是一家商业公司。”
“要考虑回报的。”
“要不这样,你先写一两首出来,有了成品,我也好跟公司交待。”
“也行。”
张裴仁的反应早在他的预料之内,李杰也没有想过一次性把东西全部买齐。
鲁迅先生说得好,只要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
接着,李杰取回那份清单,拿起笔勾勾画画一番。
这一次,他一口气砍掉了三分之二的设备清单。
看到他勾选的那些内容,张裴仁还是觉得头疼,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原因很简单。
李杰的那张专辑给滚石带来了很多赞誉。
老段他们还是有点追求的,他们不想滚石只是一家纯粹的商业公司,在艺术形式方面,也要有一些创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