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人左右,但是实际抵达的人数,也就两万出头一些。
集合的鼓声结束之后,糜芳等人已经有些不完美地融入了魏军的队列之中。
为什么不完美?
那还不是因为魏军整体上的素质实在太差了一点?
就糜芳看来,这些集合起来的人,完全不能够被称为士卒,充其量就能算作乡勇……
不是所有人都会采用募兵制来提高将士的战力的。
魏军的大部分士卒基本都是在屯田和训练之间来回切换的。
现在这个时间段其实还要算是魏军战斗力最强的时间段。
毕竟这会儿刚过完年没有太久的时间,冬季是没有农耕任务的。
没有农忙的时候,自然是要接受军事化的训练的。
所以这个时候,正是大部分的魏军刚接受过训练,还没有过多久的时间。
最近几次例行的集结训练过后,更是让糜芳对于魏军的战斗力感到不屑。
即便糜芳现在没有在大汉的内部,但他始终记着陈辰当年训练他们的时候,提过的要求。
在军营之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快。
尤其是在听到了一切示警信号的时候,就要更快才行。
只有快,才能够让你活下来……
亲身经历了魏军的集合速度之后,糜芳心中对于陈辰的敬仰更甚。
魏军集合这么一次,汉军够集合四五次了。
这差的时间,已经足够袭营的汉军,将魏营打个通透了……
就这种乌合之众,你指望他们还能有什么战斗力?
百姓为什么要打仗?
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会选择揭竿而起,因为如果不反抗,不打仗,自己就活不下去了,这个时候的战意自然是极强的。
毕竟,“活下去”,可以算是万物最根本的需求。
而一旦获得了衣食方面的满足,战意就不可避免的下降了。
细数一下历史上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情况。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也好,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也好,曾经都轰轰烈烈,名噪一时,最后都是因为曾经无法满足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之后,渐渐的分崩离析的。
而魏军的大部分士卒都是这样的。
曹操极端严苛的屯田,为什么能够大范围的推广开来?
自然是因为这些个屯田民,若是不屯田的话,就要饿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