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内容概述
《阿难尊者严经》开篇是序分,讲述了此经说法的因缘。在一次法会中,阿难尊者文殊菩萨中遭遇摩登伽女的幻术,差点破戒。佛以神通力知晓此事,派文殊菩萨持楞严如来往救护阿难奢摩他归来后,自惭道力微薄,殷勤启请佛陀开示十方宇宙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这一序幕引出了佛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和修行法门的深入阐释。
见道分
1. 七处征心
佛开始询问阿难心在何处。阿难先后回答心在身内、在身外、在根里、在内外明暗之间、在随所合处、在中间、在无着处等七种可能,但都被佛一一驳斥。通过这七处征心,打破了众生对于心的错误认知,让我们明白凡夫对于心的理解是虚妄不实的。例如,若心在身内,那应该能看到身体内的脏腑,但实际上我们不能,所以此说不成立。这一过程引导修行者反思平常对自我和心念的误解,为后面深入见道做准备。
2. 十番显见
在破除对心的错误定位后,佛又通过十番显见来显发真心的特性。如显见是心、显见不动、显见不灭等。以显见是心为例,佛通过分析眼根与见性的关系,指出见性是不依赖于明暗等条件而存在的真心的作用。即使在黑暗中看不到物体,但见性依然存在。这一系列阐述逐步揭示出真心的常住、周遍等特性,让修行者明白有一个超越虚妄分别的真实心性。
3. 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剖析
佛接着对五阴(色、受、想、行、识)、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功能所入之处)、十二处(六根与六尘)、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进行了详细剖析。比如对于五阴,色阴是指一切有质碍的物质现象,受阴是感受,从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等方面来阐述。佛指出这些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其本性是空的。在分析过程中,揭示了众生因对这些虚妄之法的执着而产生烦恼和轮回,引导修行者认识到它们的虚幻本质,从而不被其所迷惑。
修道分
1. 三种相续
阐述了世界、众生、业果三种相续。世界相续解释了宇宙万物如何在众生的业力和因缘作用下不断生灭和延续。众生相续则说明由于无明、爱欲等因素,众生在六道中轮回不断。业果相续表明善业、恶业导致不同的果报,因果不爽,这些相续的现象都是基于众生的虚妄心念和行为。了解三种相续能让修行者明白轮回的根源,从而生起出离之心。
2. 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