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了,并不在最热闹的街上,平日里出售些字画书籍文房四宝,生意不算好但也不坏。
与其他书局不同的是,宋氏书局带了一个三进的院子。
正因有这个院子,倒是方便收留一些上京赶考有才学的穷举子。
在宋氏书局里,这些个穷举子可以抄书,来换取住宿与饭食。
也可以写字画画,再将这些字画放在书局里代卖,卖得的银钱宋氏书局则抽出一成作为佣金。
宋氏书局抄书给的价格比其他书局要高,可代卖字画的抽成却是极低,众人皆言这宋氏书局的东家是一位宅心仁厚的读书人。
对读书人这般乐善好施,又顾及了他们的自尊心,故而满京城的读书人没有哪个是不知晓这宋氏书局的。
早些年出面的是宋老先生,待过了几年便说他身子不好,去了江南养病,这些年出面的便是他的儿子宋晓笙了。
宋晓笙的气度才学叫许多举子都自愧不如,自是有人问他,何不下场参加科考,也可一展心中抱负。
他却说自个的性子如闲云野鹤一般,受不得约束,故而考不得功名做不得官。
似他这般淡泊名利,对旁的读书人毫无威胁,还肯伸手相助那些贫困的举子,再加上这些年,宋氏书局也确实走出了不少进士。
宋晓笙在读书人中的声名口碑,那可不是一般的好,甚至还有一定的威望。
谁让这些读书人都爱个名儿,受他恩惠的人不知凡几,更有许多人进了朝做了官,也时不时的来探望他。
虽说从宋氏书局走出的这些官员,大多数品级不高,可相互之间也会多些照应。
其中也有极少数的,前程似锦。
这便是一张网,是宋晓笙用时间、金钱与耐心织就的一张网。
眼瞅着要派上用场了,他自是要盯的紧一些了。
谢明矅知之不深,随口说道:“明年春日才会试呢,这会子书局便忙起来了?”
“嗯,都是要提前做打算的,哪有那般胆大之人,敢掐着日子到,万一路上耽搁几日,岂不是要再等上三年。”宋晓笙慢慢的说给他听。
“见过兄长。”莫以宁到了正厅便屈了屈身,向他行了礼。
宋晓笙点了点头,面带着欣慰道:“好!好!甜儿你可见过了?”
“是,甜儿……很特别……她说要跟着我,我应了!”莫以宁想了一想也不知怎样说才合适。
宋晓笙沉吟了一会方道:“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