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盛等人为了搞掉刘氏兄弟,上书崇祯说,刘兴祚是诈降,他这次没有战死,而是诈死逃回建奴那边去了。
还提供了书信,说是被俘的刘兴贤来书信,替建奴招降我等。
台北故宫保存的满文老档里,有二十多封信。都是当初毛文龙上缴朝廷的。这些招降信,是刘兴贤被迫写的,还是主动写的也无从得知。
但是,作为正治人物,任何人放在哪个位置上,考虑的永远都是自己和下属集团的利益得失。东江镇孤悬海外,始终面临着生存的问题。
生存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之后就是安全问题。然后才能提到其他的。
东江镇只有一些海岛和二十多万民众,两万多步兵,五千多水师。他们想要生存发展,能走的路只有三条。
第一投降满清。第二吞并朝鲜。第三控制或者占领山东,至少是登莱地区。
否则,他们这个集团,永远摆脱不了被朝廷供养的事实。只要出一点问题,就会饿死。例如袁崇焕把他们的粮饷从登莱巡抚直接供给,改为统一发到宁远统筹。
毛文龙上书说,圆嘟嘟一年不发粮饷,皮岛白骨遍地。
这可能是夸张的说法,但是,也间接说明了他们处于极不安全的处境。
陈继盛明知他们是叛逃来的,用这个下作的手段整他们,是往死里整,这是让他们灭族啊。
刘兴治大怒,遂以为刘兴祚发丧为由,趁着皮岛诸将吊唁之时,发动兵变,把陈继盛宰了。
因为杨凡,历史发生了改变。
杨凡要平定辽东,需要一个对八旗底细熟悉之人。刘兴祚是最佳人选。即使,平定了东北,如何处理东北的少数民族,也需要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做参谋。
杨凡直接把刘兴祚从锦州举荐给了皇帝。把他调动来了京城。刘兴祚在东林的麾下,混的也不好。那帮人和毛文龙是一丘之貉,天下乌鸦一般黑。
刘兴祚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直到遇到了杨凡,才有了拨开云头见青天之感。从此铁了心的跟随定远侯。
陈继盛说道:“诸位,这可是圣旨,你们难道敢抗旨吗。”
孔有德冷笑道:“都他妈的刀架在脖子上了,还管得了那许多。”
这是实话,这些军头把手里的精兵交出去,不是自杀是什么。谁也不会这么傻的。清末的两广巡抚是左宗棠的岳父,他岳父想夺他手里的精兵,左宗棠说的很清楚,在这个乱世里立足。军队我的根本。不论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