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楚楚,连通货膨胀率都给包括进去了,然后欣然赴死。
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别把自杀者当做病人!他或许非常理性,只不过思考的方式和常人有所不同罢了。而这些,则是任何书本里不曾提及的。
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不假思索地满足自杀者提出的条件。假如我同意李咏霖先生,答应在杨洁闹自杀的节骨眼上,去谈论复婚的事宜,那么无异于宣称:自杀有理,自杀积极!自杀可以解决像复婚这样重大的问题,那么自杀显然是一个可以沿用下去的好办法,像一切人类习惯那样,自杀会一而再,再而三即使在自杀者即将实施自杀的前夕,这样做也是没有好处的,因为你在提醒她,自杀是个好办法。假如她已经站在了楼顶,那么这一念之差,就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局。
我没有时间和老威具体探讨这些细节,所以只能这样草草地解释,好在他的领悟力很强,没什么需要争论的,我们推门而入。
“对了,”一见到李先生那心急如焚的样子,我脑子马上飞快转动起来“哦,对了,如果电话打通,那么你上来还要问她在什么位置,可不可以见面谈谈,如果她能作出回应,那我们立刻赶过去;如果她置之不理,你再说些她感兴趣的话题。”
消灭了纷争,大家行动起来也就没什么问题了。好不容易挨到了第一个十分钟,李咏霖给杨洁的手机打了电话。
电话是按了免提的,这样我也可以听到谈话内容。可是很不凑巧,一直到电话那头响起熟悉的提示,始终无人回应。
我眼瞧着李咏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说:“再打一个。”
会不会接,谁也不知道。危机干预可谓瞬息万变,你永远也无法预知下一步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