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以为找到虫洞是个麻烦的事情,只是没想到生物雷达一扫,范逸明就感受到水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磁场,以及各种复杂的波声音。
这些磁场和声音并非生物发出来的,而且数量极大。
排除自然影响,就只有一个可能,要么是虫洞,要么是人类用来探查虫洞的声纳装置。
对比陆地海洋的面积无疑是巨大的,根据整个星球71%的面积,看似触手可及,实际上远比太空更加困难。
浩瀚无涯的宇宙,令人绝望的是那遥远的距离,即便是光速想要飞出太阳系都要一年,至于银河系,更是连想都不要想。
而海洋探索的难度则是在于海水的阻隔。
我们都知道,在海中每下潜10米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而且这种效应会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累积。
在太空上只需要做好密闭,和防辐射措施,要是不怕死,直接用合金焊个铁棺材都可以。
可在海下几万米的深度要应对的却是上千大气压的重量。
除此之外,海水对于信息收集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类的信息收集手段无非是光线、声音、磁场、化学物质。
可这些在无边无际的海水中都会受到影响,再加上各种鱼类的繁殖,更是大大提升难度。
想要在万米深的水下有一个高效的探查手段,最方便的其实还是使用声纳发出超声波进行探查。
至于那个磁场应该就是虫洞所导致的。
虽然没有直接看到冲动的影子,但只要根据声纳和磁场的源头找过去绝对没有错。
只是奇怪的是,磁场的源头,大概位于海平面以下400米左右的位置,可是声纳的范围却高达几十公里。
“难不成这些声纳是类似于浮漂一样的装置,还是说干脆就是潜艇?”
尽管继续靠前,有可能会被人类发现,但范逸明考虑了一下还是找出了解决方法。
深海之下,利用声纳探查的原理无非就是发射出超声波,然后用仪器接收部分会捕捉这些反射回来的回声,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通过分析回声的传播时间、强度、频率等参数,声纳设备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距离、大小、形状、运动速度等信息。
要干扰这些仪器,只要制作出同等频率的超声波,就可以混淆视听。
恰好,范逸明不仅可以制造超声波,还可以制造次声波。
强悍的超声波,携带的次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