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潘教授的意见呢?”
对于莫瑞提出专辑什么时候发售的问题。
徐谨言其实也不懂,不过他是老板,只需要把问题抛给专业人士就行。
于是问到了潘教授的意见。
“潘教授的意见是如果近期新电影、新电视剧中孙的歌一起发行的话。
最好是一起,这样相互之间的热度会更高。
如果没有的话,那其实就没什么区别,随时都可以。
想近期发售的话,最好预热一段时间,跟电影一样。”
莫瑞马上说出了他与潘教授之间沟通过的事情。
毕竟,作为职业经理人,肯定不能把所有问题都抛给老板。
起码当老板问起的时候,你得有至少一个备用方案不是?
“预热的话,半个月合适还是一个月合适?”
听到跟电影一样预热,徐谨言也想起了二十一世纪初,歌手们发专辑的时候,也是需要经常跑通告宣传的。
当然,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基本上都是在网络上宣传,也没有实体专辑什么事儿了。
更何况,周董退隐之后,基本上歌坛就跟一潭死水差不多,也没什么着名歌手发专辑了,偶尔发个单曲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
更多的,则是大肆宣传情怀什么的,然后开演唱会捞钱。
反倒是米国,歌坛一如既往的火热,不断有新的歌手和新歌涌出。
只是那时候徐谨言基本上也不怎么去听新歌了,网抑云里存着的几百首老歌,就够他听到天荒地老了。
除非在某个电视剧或者电影的配乐,觉得很符合自己的胃口,才会专门去搜,然后存入收藏夹里。
再加上他本身就不爱追星,所以徐谨言对这个行业没那么多的了解,也是正常。
“都可以。
最快一周也行。
毕竟孙已经有电影主题曲登上过公告牌第一。
在米国已经是有一定名气的歌手了。
只是因为她是华夏人和还在上学的缘故,关注度没那么高。
按照潘教授的意思,只要砸钱宣传,还是会有很多歌迷会来购买专辑的。
所以时间长短,并不是一个关键因素。”
对于徐谨言不了解这些事,莫瑞也没有感到奇怪。
毕竟自家老板是作家,这种跨界的事情不懂也没什么可说的。
所以老老实实的把潘教授的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