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好。
这里幸好有你来打理,让我省了不少事。
等到年底,给大家多发一个月工资当做奖金。
至于葡萄酒的销路,你有什么想法吗?”
徐谨言看着众人开始忙碌,拍了拍弗兰茨的肩膀。
这位四十岁的德裔管家,平日里没有什么存在感。
却在徐谨言没有任何插手和管理的情况下,将酒庄打理的井井有条。
去年买下酒庄的收益,基本上都用来开垦荒地了,再加上雇佣了不少牛仔和工人。
所以实际上不但没有收益,反而多了不少支出。
今年才算是有了正式的收益,也亏多了弗兰茨的努力。
但卖葡萄酒,徐谨言还真不懂。
现在是六月,距离8-9月的葡萄成熟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
再加上酿酒的时间,怎么也要到年底甚至明年了。
可提前准备,并不是坏事。
于是问了一句。
“小型酒庄一般会把葡萄汁或者初酿的葡萄酒卖给大型酒商或者分销商。
帕纳县最着名的酒商是嘉露。
他们收购之后,会进行混合、装瓶和品牌推广。
这一模式在加州中央山谷等量产型产区尤为普遍。
这种方式对小型酒庄非常友好,降低了酒庄的营销和分销成本,能保证他们基础的收益,但却赚不了大钱。
如果换成大型以及拥有品牌的酒庄来说,比如我们,就不符合利益了。
要知道,成本一美刀的葡萄酒,进行灌装和贴牌后,起码能卖到两刀五十美分的价格。
而且我说的还是低级的基酒。
当初迪克的父亲法比安创建了自有品牌,以及特有的秘方让酒庄的葡萄酒在帕纳也是非常着名的存在。
往年基酒能卖到四、五美刀,而随着陈酿的年份和是否拿奖的基础上,高档就能卖到三十美刀左右。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其实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销售渠道,最符合先生你的利益。”
知道徐谨言对葡萄酒行业不够了解。
弗兰茨便把之前的情况说了出来。
“那原来的销售渠道还有吗?”
徐谨言认真听完后,问了一句。
既然以前就有的卖,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萧规曹随。
“没有了。
之前迪克因为贷款还不上的缘故,把销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