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点头称是。
祁连雪飘然走到山湾乡文化馆,那些业余书法爱好者,赶紧给祁连雪让开了一条路,几名参赛的业余爱好者,有一个人握笔的手发抖。
他哆哆嗦嗦从口袋掏出写好的字,用石头压在课桌左边,沾墨汁的毛笔,墨汁点点滴滴滴落在在宣纸上。
书法爱好者最拙劣,最丢脸的动作,书法基本功就是着墨利索、干净,不拖泥带水。
西河县山湾乡可谓人才济济,书法业余爱好者馀音袅袅,不绝如缕,书法爱好的传承才没有断。
在贫瘠的戈壁土地上,这些业余爱好者,用自己手中的笔,饱蘸着香气四溢的翰墨,在张张洁白的宣纸上,表达着对这个世界的感受。
这些书法爱好者,平时舍不得给家里买食盐,醋····
这次几百元钱的宣纸出手大方,这让祁连雪想到了人们常爱说的一句话:“清虚淡然中,无限受用处。”
喜欢自然就是第一。
那些乡村书法业余书法爱好者,着墨在几百元一张宣纸上,自然手有点发抖,可也得写完。
那些业余选手泼墨挥毫,写法和专业书法是一样的,这种书法比赛在金城市就是一件小事,而对于西河县山湾乡就是一场盛典,关乎到各村的脸面。
这些选手大多是各村的写家能手,聚在山湾乡,也是为村上挣个脸面。
首先上来了四组选手,照着字条,大多都是古代的诗,布局谋篇在于自己。
这种写法往往很难。
字多了写不下,少了又显得呆板,单调。
高城村的一个爱好者,手抖着写了一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茫”字写的有点大,布局不那么协调,但终究写完了。
还有写不完的,黄山村的一个爱好者,刚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着墨太浓,墨水泼在宣纸上,自惭形秽,他退出了现场。
另外两幅也完成了,一幅是赵家村写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幅是夹河村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市长祁连雪笑而不语,他带头拍起手,他也是一个有涵养的人,这种时候,不能乱说。
于是就说:“这样的比赛好,真实。”
人的字也“写得好”。
“有评委我就不点评了。”
县长何惠民眼睛偷瞄了一下市长祁连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