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力的年代,首先得解决人口问题。
想解决人口问题,则需要解决水源问题。
老城区内原本有两条比较大的溪流,是城区的主要水源,现在两条溪流都没有水,里面的居民为了方便不得不外迁。
带着诸多疑问,夏九主动找了石玉宏。
石玉宏一到就说:“我知道郡主殿下肯定要找我,原以为会是定下长使的人选之后,没想到殿下怎么早就来了。”
“你能猜到我来,那你能猜到我想问什么么?”夏九突然对这个人有了一丝好奇。
石县令清了清嗓子,说:“芦山城的整体规模比县城大很多,按照正常的人员配置,至少会有一名单独的县令进行管理。这里的上上一任县令是本地人,七十多岁在任上走的,他的孙子就是现在的高书吏。上一任县令是京城那边委派的一位新科进士,据说是二甲十分靠前的名次。他曾经豪言壮志,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想要这里重新辉煌起来,而现实是,大量的居民因为适应不了他的管理方式而搬离,导致这里的人越来越少。”
“一年半后,他主动提了辞呈,人走也就算了,还留下了一个大窟窿,补都补不平。去看过县衙么?那里但凡可以挪动的东西都被搬走了,一个正经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后来,还曾派过一个县令来,一看那县衙,直接落荒而逃!你知道么,那窟窿补了又补,到现在还没补完,那些个书吏和捕快的俸禄还欠着一年多。”
夏九以为人口少纯属自然变迁,没想到还有人为因素。那县衙,她自然是去看过的,那破落且无人的情况让她以为县衙搬迁了,没想到就是那堆废墟。
又听石县令说了一些事儿,越听越觉得这个地方想发展起来,难!很难!非常难!
第488章 了解芦山城(二)
见石县令迟迟没有讲起城内两条溪流的事情,夏九直接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