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国解释道:“争口气,算目的,继承遗业,并将其用心培养,使它茁壮成长,供后世而赏,延伸其价值。”
普斯文笑笑说:“三国时期,官渡之战,有一个曹操的旧友许攸,后来归降,但当他问曹操的粮草时,他却三骗许攸,许攸最后揭穿,并真心献计,为曹操打败袁绍埋下伏笔。”
陈保国说笑道:“斯文,你活得太通透了。思想的维度比常人高,难免曲高和寡,也注定了你终将与世俗格格不入,注定是孤独的。”
普斯文依旧一本正经地回道:“世俗浊流,我知道,争而不足,退而有余。若要让自己留一股清流,给心灵一份净土,我就该学会取舍,尽量不让自己随浊流而走而已。”
陈保国知道斯文的心思并不在这里,接着,他说:“我明白了,厂区之事,我便不邀请你加入了,若强行通过道德绑架,那样我就真的有罪了。但是,我是真心希望你能出山,助我一臂之力。”
普斯文说:“司马懿刚开始未成为曹丕的老师,但他设了一亭,供曹丕到他那里请教。我虽不愿意插手,但你有什么需要我给予解惑的,我会尽力而为,但不求实职的果报。”
“我确实对当下感到不适,看着他们以无止境的追逐钱与权,奉行及时行乐为幸福的指标。而又把消费当成了他们享受快乐的一种方式,也算拥有幸福的一种渠道。”
“简而言之,由于感官性的物欲与动物性的生存本能所延伸的生活方式,也注定了获取幸福过程的艰难,以至于,最终恐怕会成了他们一生的遗憾。”
陈保国说:“一个“忙”字,让人充分发挥了动物的求生本能,将挣钱作为在别人那里获得满足感的筹码。但这样的满足感,保质期太短,以至于他们要继续沉溺追逐更多的筹码,失去了内心的善与人格,感到遗憾的概率很大。因为,他们的心灵的空虚感,只能用短暂的忙碌去填补,但是,空虚是无可避免的。”
普斯文笑笑说:“或许没有如我们想的那样,至少这样的生活,他们过的很适宜。你我之间可别自认为是情感专家和教授了,当心受人唾弃。”
陈保国说:“咱们还怕被唾弃吗?随他吧!反正就是想为高尚的人格喊句口号,至于,被别人骂娘,也无伤大雅。”
杨凤对于他们的谈话,似乎想到了什么,“《天道》中王阳明的一句台词我觉得说的很好,人连追求高尚的资格尚且没有,又何来高尚呢?”她笑着搭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